大理市喜洲镇将民族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秉承优势,开拓创新,突出抓好基础设施、特色经济、生态保护、民俗文化、和谐稳定5项工作,全镇绽放出富裕文明、团结和谐的新景象。5 g$ l `! g2 o/ e! h6 E/ O
该镇始终把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美化亮化环境作为打造高品质民族文化、民俗旅游新区的根本性工作,多方整合项目资金,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投资2300多万元,实施了农业基础设施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硬化了村庄道路,建成了富有白族特色的龙珠小区和朝珠小区,新建了民族活动广场和民俗文化体育广场。投资1100多万元,实施了桃源、周城、珂里庄、上兴庄等8个村人饮工程,解决了5000多人饮水难题,改造农村危房60户,对5个古院落增设了安防设施。积极构建便民利民服务体系,建成了46个农村党支部活动场所、13个为民服务站、171个为民服务点,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5 |4 t3 j+ u/ \5 d/ z. c4 J, s V按照“以旅游资源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增收致富”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村组干部和致富带头人的引领示范作用,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旅游服务、特色餐饮、客栈经营等产业,促进了民族特色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充分挖掘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形成了沿湖村落以观光农业、客栈经营,景区周边村落以特色餐饮、商贸旅游,苍山脚下村落以民间工艺、建筑机械为主的“一村一品一特色”发展格局,涌现出了一批少数民族致富带头人。白族兄弟王宇、王柏通过开办“桃源人家”“桃源一号”特色客栈,实现年经济收入70多万元,解决村民就业52人;以马吉登、袁雄伟为代表的回族致富带头人,率先发展施工机械、交通运输等产业,带动了周边各族群众200多户共同发展致富。
& [7 e0 \& M0 J- ^3 R喜洲镇还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全力抓实“三个保护”,推进生态家园建设。一是抓实古镇保护。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按照“依古复古、修旧如旧”的原则,对以严家大院、董苑、杨品相宅等白族传统古院落、古建筑和古树名木进行挂牌保护;对大慈寺、紫云山寺和宝成府等文物古迹进行修缮,恢复重建了古镇纪念坊、让解桥、题名坊、翰林坊。二是抓实海西保护。扩大政策法规宣传,强化各族群众保护基本农田和苍山生物资源的意识,连续9年实现了零森林火灾,有效保护了优美的海西田园风光和苍山绿色生态屏障。三是抓实洱海保护。针对镇内3条溪流入洱海,环湖白族村落人口密集,洱海保护任务繁重的实际,以自然村为单位,划分了河道清理、湿地保护、环境保洁责任区13个,组建了以白族、回族群众为主体的垃圾收集员、河道管理员、滩地管理员、护渔监督员和“两污”治理巡查员队伍13支99人,实行激励保障和考核奖惩,使洱海保护成为了各族群众的日常行为和自觉行动,一个环境优美、生活富裕、民风淳朴、文明友善的古镇更加焕发出勃勃生机。
]. f/ U. i T& Y X大理日报(记者 辛向东 实习生 杨筱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