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在7岁时随我到德国生活一年。我最担心的是她的上学问题,没有任何德语基础,而且要在学期中间插班,天性活泼好动的她将怎样面对这样一个人造的“无声”世界?她会不会因此而不喜欢上学,甚或要求提前回国呢?
让我宽心的是,第一次去学校参观时,女儿就大叫:“我喜欢学校!”
[被屏蔽广告]
[被屏蔽广告]
参观那天是校长亲自接待和陪同的。校长告诉我们:学校成立于1992年,是一所典型的社区小学,大部分学生是德国孩子,另外还有来自五六个国家的外国学生,所以他们有教外国孩子的经验。女儿对我们的谈话不感兴趣(她听不懂),但一进教室,她就活跃起来,好奇地四处走动。一年级的门上贴着一只蜗牛,在教室墙上、书上、黑板上女儿也到处发现蜗牛的身影,她嚷道:“难道这是一个蜗牛班?!”她猜对了。校长介绍说这就是蜗牛班,用动物名字命名班级,会让小朋友觉得亲切。老师每次批改完作业,也会在小朋友的本子上盖个蜗牛的印章。校长说着,就把在墙上的蜗牛手偶取下来给女儿玩。女儿叽哩咕噜地用手偶说起话来。
走进二年级的教室,这里格局与一年级相似,整个教室分成三组,黄色的椅子围着几张绿色方桌,赏心悦目。和国内不一样,教室里压根没有平地里高出来一块的讲台。这个班是乌鸦班,校长取下墙上的乌鸦手偶,和女儿玩起来。尽管女儿不会德语,校长不会中文,但他们用非人类的语言一样可以沟通,那是乌鸦与蜗牛之间的对话啊!我笑着告诉校长,在中国乌鸦代表不吉祥,蜗牛代表慢吞吞,绝对不会有人用它们来做班级象征的,校长笑笑:“孩子们喜欢是最重要的。”
回家后女儿就开始盼望着去新学校,她早就瞄好了教室里的各种手工和乐器,想自己动手做手工,想去摸摸那些乐器,还想再玩手偶。
正式去学校那天,我比女儿还紧张:女儿要在学校待整整半天啊!(德国小学只上半天课。)
一进校门,校长已经在等我们了。校长告诉我:根据女儿的特殊情况,他们建议女儿到一年级上德语课,到二年级上其他课程。女儿着急地问我:“我还没有课程表,不知道哪节课该到哪里上课。”校长安慰她说,班主任纳瓦克夫人会带她去不同的教室。
纳瓦克夫人是位40岁左右的老师,非常慈爱。当我们走进教室时,几个小朋友正亲热地走到她身边抱她、依偎她,大概是复活节两星期没见面,很想念她。看到小朋友的举动,我猜想纳瓦克夫人一定对小朋友非常友善,觉得女儿遇到了一个好老师。
第一天接女儿回家时,我惊讶地得知上课时老师没有给她 1 2 后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