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行为是否积极,除了与自尊相联系外,还取决于他们的动机。
动机,是指人实施某个行为的内心意向。如果一个人非常想实施这个行为,则称为有强烈的动机。如果一个人没有实施这个行为的意愿,则称为缺乏动机。
支配动机
学者认为,从婴儿开始,孩子就有控制和支配他们所处环境的意愿。如婴儿转旋钮、开盒子、玩玩具,都体现了他们的这一动机。这种动机是支配动机。
支配动机是最基本的动机,除非受到外界的打击和约束,人都具有较为强烈的支配动机。
尽管所有儿童都很好奇,但是有的孩子显然要比另外的孩子更热心或者更有耐心,在以上活动中更加卖力。也可以说,有更强烈的动机。
成就动机
人类与其他动物的重要区别,在于人并非仅仅具有随机地、随意地支配身边的环境和事物的意愿,而且具有通过自身努力和克服困难,去实现心中理想、取得成就的意愿。这种意愿称为成就动机。
可见,成就动机尽管具有兴趣的因素,但在一系列活动中,并不都是有趣的。成就动机能够导致儿童坚持、耐心、甚至吃苦,是走上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动力。
我们知道,智力可以预测人的学业成就,但智力和学业成就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原因就在于,儿童之间存在着成就动机的差异,而儿童的学业成就取决于他们的智力和追求成就的动机两个因素。
支配动机向成就动机的转变
支配动机如何转变为成就动机,以鼓励孩子更多地追求成就呢? 1 2 3 后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