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描述]
今天早锻炼的时候,我和孩子们站在操场上,和孩子们讨论游戏的规则,世杰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羊角球。这时场地上的球只剩下一个了,世杰和浩天同时拿到这个球。两个人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争起来。世杰大喊:“是我先拿到的。”浩天说:“不对,你是跑过来的,是我先拿到的。”世杰仍大叫:“我要玩。”我轻轻地对他们说:“你们俩商量一下,想个办法,要不,这样下去谁也玩不起来。”于是浩天用商量的口气对世杰说:“我先玩,等会儿交换地时候再给你玩,好吗?”世杰松开拿着大球的手,我以为他同意了浩天的方法,正想表扬他,没想到他猛地抓起浩天的胳膊狠很地咬了一口。浩天痛得立刻松开了手,哭了起来。世杰见状立即拿着羊角球准备玩起来。
[原因分析]
我想,世杰的行为一定与家庭环境和教育有关。通过电话家访和与来接送的家长交谈,我了解到他的爸爸文化层次较低,世杰的妈妈对世杰百依百顺,从不对他提出任何要求,而爸爸却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他的爸爸自述:“世杰在家不听话,跟他讲道理太累,还是痛打一顿有效,打痛了,他才会记住。有时被打后还不服,反而发起了野性,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久而久之,在爸爸的影响下,使世杰形成了打人的行为。据观察,世杰在幼儿园,他非常想和别人交流,又因为表达的方式与众不同,小朋友都不愿与他一起玩。而儿童的攻击行为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获得的:一是观察学习,二是直接学习。其中观察学习是儿童行为获得的最主要来源,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差,但模仿性强,世杰对于动画片中暴力行为的模仿以及妈妈不恰当的惩罚方式都强化了他攻击性行为的发展,起到了增加儿童攻击的消极作用。这是因为某些惩罚手段本身就具有攻击行为榜样的性质。儿童在“适宜”的情况下,会把别人惩罚他的这些手段用来攻击他人。
[教育策略]
1、通过老师对孩子的观察、正确对待世杰的攻击性行为。
2、家园合作。要做到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同时要求世杰的妈妈也改变与其爸爸在教育上截然不一致的做法,不要去迁就孩子的不良行为;多了解世杰的闪光点,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1 2 后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