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童心理发展的历程看,规则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自身需要。我们知道,当儿童渡过自主感心理危机(2-3岁),知道自己在这个家庭是受欢迎的,是可以“自主”采取一些行动的。此后,孩子便开始转入主动探索的阶段,要开始渡过他的主动感心理危机。
在进入主动感心理危机阶段以后,孩子对社会和自然的现象更加好奇,探索的范围更大,内容更为深刻。但是,这个时候的孩子仍然是孱弱的、无知的,他们的探索受到客观事物的制约,也受到父母和成人的制约。他们的继续探索和成长,仍然依赖于成人。
他们对父母(或成人,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叔叔阿姨等)的需要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宽容他们在探索过程中的失败,不过分指责他的失误。
二是指导他们的探索,帮助他了解社会和自然的事物,使他的探索能有所进展;当他的探索遇到危险或遭受挫折时,能够退回父母身边获得安全的保障。
三是向他们介绍探索的边界,以便知道自己在哪些范围内探索是安全的,这包括,不会受到自然事物的伤害,如火、电、锐器、深坑等,也不会受到成人的指责,将探索活动限定在成人社会能够容忍的范围之内。
这一特征甚至保留到成年:当我们进入一间漆黑的屋子,其首要的动作是张开双臂去寻找墙壁,这就是固定可以安全探索的边界。
四是告诉他们,那些探索和行为是值得赞赏的,是父母鼓励的,自己向那个方面的发展会让自己信任的人高兴。
由于第三个需要,孩子需要知道那些事情是不能做的,这在孩子的规则中一般用“不要”、“不能”、“不许”等语句表达。
由于第四个需要,孩子需要知道那些事情是应该做的,或者是必须做的。这在孩子的规则中,一般用“要”、“必须”、“这样做真是好孩子”等语句表达。
当孩子知道了用“不要”、“不能”等语句表达的禁止性规则以后,他还可以知道,其它的事情都是可以做的。
由此可见,在幼儿时期形成规则,是符合幼儿心理发展需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