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发表博彩类、私服、色情、赌博、诈骗、违法广告等一切国家法律禁止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禁言并清空帖子,严重者报公安机关处理!

永平县博南古道新传奇

0
回复
5249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21 23: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永平县紧紧抓住澜沧江开发开放经济带建设等机遇,做大特色产业,做强特色品牌,在西南边陲上演了一场—— 永平县博南古道新传奇 : X) q/ B% E7 l0 m1 y3 U

3 c/ v. G; ^* Z' P+ i) Z$ E
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 烹饪黄焖鸡

0 K% @# r$ ^) v7 |4 p% {9 q0 D# }
悠悠博南道,漫漫千古情。
" |( I; @# h2 ^# [: _2 Y4 F
素有“西南第一门户”之称的永平,一条条通达广袤南方的博南古道、滇缅公路、320国道、大保高速,以及在建的泛亚铁路西线均交汇于此,穿越而过,徐霞客留下了一个“迤西咽喉,千古不变也”的准确断言。古道文化、中原文化、抗战文化、民族文化在这里融会贯通,成就了辉煌的昨天。; ]8 ?6 {; y3 b" N2 d
永平县委书记阿泽新说:“永平将积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紧紧抓住昆瑞对外开放经济带、澜沧江开发开放经济带建设的机遇,助推永平全面和谐、深度开放、跨越发展。”4 o: b* A2 \9 Z. h' D4 M3 o
金秋时节,记者走进博南古道,见证了永平当前的发展速度,目睹了正在上演的一段段新故事、新精彩、新传奇。
* m; P% K  H: C6 l. p文化 传博南千古文明 讲永平精彩故事
$ r& }- p9 U# N# |/ n7 G( K. j9月10日,精心策划,酝酿已久的“2016云南·大理永平首届博南文化节”开幕,永平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0 h3 K! a, m8 t% {5 F( m' O
文化节上,通过书画、论坛、体验、演出、展销等不同的方式,将永平的前世今生大气磅礴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们从感观上享受了一次空前的饕餮文化盛宴,万人同吃黄焖鸡、万人同观文艺演出,气势恢宏,精彩不断,好戏连连。当日,永平县协议引资37.4亿元。0 @7 j) f; g% X0 L, O
“有史料价值、十分震撼,博南古道保持如此完好,可在旅游上大做文章。”云南师范大学教授、省中国近代史研究会会长吴宝璋说,永平古称博南,公元69年成立博南县,1274年改名永平县并沿用至今。是云南腹地通往保山、怒江、德宏的交通咽喉和通往缅甸等南亚国家的交通要冲。古往今来,留下了林则徐、桂馥、赵藩、李根源、徐悲鸿、埃德加·斯诺、马可·波罗等历史名人的足迹。明代大才子杨慎在永平写下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千古绝唱。吴宝璋说,“博南文化节举办得十分好,为我们讲好永平故事挖掘了许多精彩的素材,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4 P+ ^& @, C. R9 \0 r/ x
阿泽新说,博南古道的文化是厚重的、多彩的、进取的、包容的,今年的主题是“千古博南·味道永平”,永平将以西南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为背景,以永平博南文化为基础,全力打造永平名片,提升博南文化的影响力,扩大永平知名度,助推永平全面和谐、深度开放、跨越发展。
( M. H& K! w$ ^* r( c产业 核桃成了“摇钱树” 农民增收有门道
  A. |0 A4 D/ n% S$ ~! g记者走进厂街乡岩白村,顺着青翠欲滴的山路,处处可见依山伴田青瓦白墙式的房子,掩映在核桃林中,星罗棋布,构成一幅幅优美的山水画卷,这个被中国果蔬产业品牌论坛组委会评为“中国核桃第一村”的村庄,犹如世外桃源,空气清新、环境优美。8 G* C( Y4 p# x" ]9 k  v  d( j
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向远方的客人介绍着家乡的美景美食、乡土人情、产业发展及创富故事。村党总支书记毛利忠说,岩白村种植核桃有500余年的历史,在上世纪70年代末,岩白村干部群众就开始改种泡核桃千余株,随后逐年增加。2000年至2013年,全村大力发展和培植泡核桃,核桃渐成规模,被村民称为“摇钱树”。目前,村中核桃面积达3.67万亩,年产量800多吨,专业合作社12个,去年人均纯收入达9207元。
4 e0 ]; F, P0 B0 t* }$ Q“永平的核桃已发展到了饱和状态,量不需要增加,现在更主要的是从提质增效,扩大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方面努力。”永平县林业局局长刘国栋说,在核桃树下,充分合理应用空间,发展林下经济,种植石斛、续断等中药材5500多亩,林禽、林畜养殖户达780多户,灵芝等林菌、林药种植户达450多户,野生和人工种植的林下经济产值1980万元,林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119个,两个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永平县天然绿核桃专业合作社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6 \, ?9 v4 {9 O4 g# O( O: _1 Z
“永平核桃产量与面积全省第三,大理第一。”永平核桃商会会长马永宁说,永平核桃质量好是公认的,永平也是“中国核桃贸易集散第一县”,美国、智利等核桃均可以在永平购买到。
( `5 D2 i8 R$ a县长字云飞介绍,永平全县境内大部分地区适宜核桃生长,全县种植泡核桃158.7万亩,年产量8万多吨,产值20多亿元,主产的“永平大泡核桃”因果大、壳薄、仁白、质优而备受国内外客商青睐,是中国十大名优核桃之一。永平县先后被评为“中国优质核桃基地重点县”“全国核桃林业标准化示范区”等称号。/ \" I) U+ @* ]
特产 万店共享一名菜 特色品牌美名扬! d: {0 ~; b  w& n: \& k
“生意相当好,享了黄焖鸡的福,发了黄焖鸡财,两个孩子也都走上了工作岗位。”在高速公路边永平县博南镇曲硐村开了20余年店的老板马丽娟说,她的店可以同时容纳300人就餐,生意好时每天有上千人。
& d' x; D/ M% L7 e3 Q/ Z, w# x: Z“每天要出售400余只黄焖鸡、人们都在排队、在抢。”永平县天然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兆香说,今年三月街上,出售了五六千只黄焖鸡,营业额有几十万。
+ E" \1 V# H5 F, v- [“黄焖鸡驰名中外,由来已久。”永平县餐饮美食行业协会会长唐佳策说,据传,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在品尝过“永平黄焖鸡”后,大加赞赏,曾称其为“滇中第一佳肴”。
# h) z6 \; p+ Y7 o& S5 j“‘滇西一只鸡’、‘滇西名菜头牌’、‘鸡中第一味’都是永平黄焖鸡的美誉。”唐佳策说,昆明、大理、保山以至于320国道两旁数以万计的大小食店,都以“永平黄焖鸡”作为招牌招徕客人,形成了一道“万店共享一名菜”的独特景观,美国《天下美食》、日本《名厨料理》以及港澳台等地区的一些烹饪杂志,都曾把“永平黄焖鸡”作为云南著名的特色菜肴作过详细介绍和推介。# _% F  N* _; J+ d. [+ v
“永平黄焖鸡今年的电商销售有了几百万,明年将成倍增加。”唐佳策说,永平黄焖鸡食材原来供不应求,原料从外地收购,今年,永平扶贫力度加大,永平县龙街乡每家每户养1000只,估计到明年,永平黄焖鸡的食材将可以达到平衡。* @. m% O( K. ^9 F. R8 R2 v! Z
“永平作为西南丝绸之路——博南古道上的重要绎站和320国道上的重要集镇,自古以来就有为过往官员驿使和商贾旅人提供饮食服务的传统。”字云飞说,通过近千年的丰富和发展,随着烹调技艺的不断改进,现如今,滇西头牌菜“永平黄焖鸡”已广为人知。6 f/ J6 V% r  e' c( }: G8 C
民生 互助资金好帮手 脱贫攻坚战正酣6 g) ^. |8 D0 N
走进龙门乡大坪坦村,气温明显下降,片片茶园星罗棋布的镶嵌在森林之中,森林、茶园包围着村庄,村庄若隐若现,似园似林,犹如进入世外桃源。
; ~* g" b! g8 y; C* [. q5 Q( A“自从贷了互助金,一年添一点,整着整着茶地就有了十七八亩,现在每年收入超过了3万元,生活越来越有盼头”。贫困户杨树伟说,在互助社借钱,不需要抵押,只要3个社员联保,当天申请,当天就能办下来,十分方便。今年互助社一共发了8万元,年底全部收回,下一年又贷给需要的人。) I# L3 M( x2 K
“海拔都在2400米以上,有‘离天空最近茶园’之美称。”永平县龙门乡大坪坦茶厂总经理王彩婧说。茶园内种植的茶叶以“佛香”品种为主,是云南最大的“佛香园”,面积近两万亩,年产值1000万元。0 ]7 U0 B' z1 n) I
“高寒冷凉,这里原来十分贫困,自从有了茶园,摇身一变成了小康村,这和互助资金密不可分”。龙门乡党委书记郭洁说,现在走出了“支部、协会与公司、企业共同建基地、带农户、闯市场”的产业发展致富路。
8 s: q0 `3 @: ?. ]永平县扶贫办主任张正华介绍,全县先后成立72个互助社,贫困村实现互助社全覆盖,参互农户累计达4152户。生态茶、香菇、中药材、养殖产业现已遍地开花,形成“一社兴一业,一业带多业,多业兴一村”的格局。力争实现一村一品,每一户建档立卡户都有产业,每一户扶贫资金达5000元以上,每一个贫困户都有住房。+ U+ y2 P. e9 u! q( G' ?! Z
“截至8月24日,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602户15522人,扶贫资金达9.6亿元。”张正华说,永平把脱贫工作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最硬的任务,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不断加大组织力度,工作力度和推进力度,实现了全州搬迁人数第一、开工第一、完工第一,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x& P1 Q9 J3 S7 l8 A
字云飞说,因诸多原因,永平仍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今后,永平将围绕建成“云南省绿色产业发展示范基地、核桃为主的农产品加工贸集散中心、大理州生态宜居西部门户”的战略目标,把交通便利区位条件及资源优势转化为县域经济发展优势,延伸产业链,融合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道上,明天的永平,将更加美丽多彩。5 D8 w# I0 p3 f; R- m
记者 管毓树 文/图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