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语言成为一剂良药

0
回复
488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27 21: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妈妈挺着个大肚子的时候,一时间充盈着为人母的喜悦,但也陷入自己身体和心理发生改变的茫然中。此时,除了请教别人还会不断翻看这方面的书刊,按照书里说的战战兢兢地为肚子里的宝宝做胎教。大城市的准妈妈们,会不顾路途遥远,去妇保医院定期胎教。城市里的老太太们大多能接受这些事物,可难免会有少数人说些自己以前年轻时候怀孕如何如何的话,而农村里的老太太们就会用不屑的语气对女儿或媳妇说:“胎什么教啊?在肚子里,还什么都不是,知道个啥?”
  
  当孩子呱呱坠地时,妈妈们喜爱地不得了,会和他不停地说话,这时候耳边会冷不丁地传来这样的声音:“和他说那么多他能听懂吗?像个木头人一样,让他吃饱、穿暖、睡好就好,像个狗狗一样乖乖的就行!”虽然重视早教的人越来越多,但这上辈子遗留下来的老思想也是根深蒂固的。在人们固有的观念中,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在他们还不会说话、还没有明显的表情的时候,也许算不上是个“人”。可当孩子能咿呀学语、蹒跚走路的时候,他算个“人”了吗?也许还是个将就的“人”,时常会听到这样的调侃:“你这个小哑巴!”当其中一位家人说:“别这样叫他嘛!”接下来的回答是:“这么点大,知道个啥?”
  
  孩子到了入园的年龄了,父母为孩子张罗着择幼的事情,经常会有人在旁吹冷风:“读个幼儿园那么兴师动众的,幼儿园能读到些什么东西啊,带带牢的啦!”所以幼儿园的老师还是在近些年从“阿姨”的称呼中解脱出来。而经济相对发达的大城市开展早期教育,对早教引起高度重视的时间足足比一些小城镇提前好几十年。我在宁波读中专,大家认为幼儿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而到了三门这个小县城,别人劝我不要去“幼儿班”,说那就是“保姆”。
  
  现在书店的柜台上,我们能看到很多有关于三岁之前家教和幼儿园教育的书籍,写得非常生动感人。我认为孩子可塑性是极强的,大人要和他们平等、友好地相处着,也要呵护他们幼小的心灵。希望大人不要在孩子面前随意评价,但至今也仍能听到个别幼儿教师会神采飞扬地在孩子面前言及小孩的认识肤浅,会大谈孩子的缺点。孩子有着充满乐趣的心灵世界,有着自己的一片天空。孩子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有很多需求,有很多动作和表情,因为我们看不见,触摸不到他,才会有那么多的偏见。当孩子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他便以惊人的速度在成长,各方面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他比我们有更强的求知欲,我们有的他也都具备,只不过他显得弱小,各方面还不够成熟。我们在保护爱护孩子的同时,要尊重他、平等的对待他,把握好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是危言耸听,大人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先说说我吧,我小时侯是个调皮的孩子,上课喜欢和同学说话。可是后来成为班里学习最认真的班干部,转变仅仅是班主任和数学老师的一番对话,数学老师说我的哥哥学习很好,可我好象很淘,班主任说我和哥哥一样聪明,如果能认真些就能赶超哥哥。听了这句话,我有了信心的同时,也有了克制自己种种行为的决心。这就是一句话的效力!
  
  我在幼儿师范学校学习时,语言课宋老师谈及她女儿的学习状况时,说女儿偏科现象很严重,细想自己和家人有很大的责任。因为宋老师和丈夫都是“文科状元”,所以过早给孩子下了个结论:孩子文科一定强。宋老师带着刚会说话的女儿,去参加同学聚会,同学闲聊时,宋老师无意冒出一句话:“我女儿数的概念不行,但是文科方面以后绝对没问题!”过年了,全家围坐在餐桌前准备吃饭,宋老师叫女儿拿筷子去,并问她拿了几双,她嘴一撅,气呼呼地丢出一句话:“3+5双呗!”此时,宋老师知道一句话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后来女儿对数学一直没什么兴趣。
  
  上海特级教师应彩云老师,在讲座时谈到他班里一个不怎么言语的小男孩如何喜欢上幼儿园的时候,也指出是因为自己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态度。那天应老师感冒了,在医务室拿了一包感冒药,顺手放在了操场上,等孩子们活动好就直接上楼忘了拿。来到楼上的活动室上完一节课,想起吃药的事,到处找都找不着,那个小男孩,举手对老师说了一句话:“您等着!”他迅速出门,没一会儿进门甩着一包药说:“医生来了!”应老师很感动地对他说了一句话:“如果我还是个小女孩,长大了喜欢找你这样的男孩做老公!”也就是这么一句可能被大人们认为不能说的话,使这个小男孩爱上了幼儿园,并时时刻刻地象个男子汉般地照顾大家。
  
  家长和老师在孩子面前要斟酌自己的话语,你的话语有可能会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你的话语可能成为他巨大的心理暗示,使他走向成功或走向失落。打击孩子的话语要慎用,也切忌像念“紧箍咒”般的批评方式。大人每一句话说到“刀口上”,掷地有声,那样孩子愿意听,也愿意和你交流。在孩子面前,把形象给树立起来了,那时,你不用动“家法”,一个眼神,严肃的表情对孩子的错误行为都有一定的“震慑力”。
  
  只要大人愿意去发现,再“坏”的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要用你们的话语去鼓励孩子,你们的一句话会成为孩子“生活在黑暗里的一盏明灯”,让他有走下去的勇气。我班有个孩子,叫渝均在所有家长眼里比较蛮横,在他父母眼里,他是个“傻乎乎的、固执的小子”。有一次,开展了完教学活动,我感觉肚子不舒服,在孩子们区域活动时间,顺势在椅子上靠一下,用手摁着肚子。这时候,渝均走到我身边说:“杨老师,以前我们玩,您也和我们一起玩,今天不舒服吗?”在别人面前粗枝大叶的他,居然那么细心,我笑呵呵地说:“没事,谢谢,你去玩吧!和小朋友好好相处!”他飞快的跑了,不一会儿给我端了一杯热腾腾的开水,诚恳地说:“喝一口,就好一些,我妈妈都这么说的。不过有点不好意思,没和您打招呼,就去倒水!”我听了他的话,非常感动,端过茶,喝了一口说:“好多了,你真懂事!”他笑笑走了,回头说:“喝完了,放那儿,茶杯我来拿。”从那以后,我真的很少看到他和小朋友闹别扭,想起来,也许大家对他的鼓励都过于吝啬了吧!
  
  语言是门艺术,教育的语言对孩子来说是一剂药,对症和不对症,效果却是大相径庭的。无论家长和老师,不要惧怕不会,而是要多给自己提供和孩子交流的机会,学会反思,灵活改变。教育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和孩子交流沟通的语言也不是唯一的,学习前人的经验,但更要试着逾越,教育的语言没有最好的,只有最有效的。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