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杨家村是羊岑乡下辖的七个行政村之一,距离乡政府所在地13公里。 & B9 }" E1 O% G# C2 U& g* {+ V
. m9 A9 P; K$ m4 c* ^' d * k5 B; o2 x( Z3 r
初到杨家村,陪记者采访电商李凤华,第一次面对镜头的他紧张地不知如何开口,多次擦拭额头因紧张而冒出的汗,在记者和工作人员的宽慰下,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录制成功了两分钟的采访……;来到杨家村,更令人感到震撼的是,这里的孩子对着一辆辆素不相识穿行于村庄中的车辆隆重地行少先队礼……;来到杨家村,让你更为欣喜的是这里以党建为引领,探索的“党支部+挂包单位+扶贫工作队+N”的扶贫模式开展的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教育扶贫助圆着村民们的致富梦。
. N' ]$ R5 i2 _& B2 h, [( S6 p' z杨家村是羊岑乡下辖的七个行政村之一,距离乡政府所在地13公里,有大佛殿、旧栗坪等10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2015年末全村有583户2037人,有彝族、白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属于典型的彝族聚居村落。2016年新一轮“回头看”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后还有贫困户205户745人,易地扶贫搬迁计划实施188户。: r, E* c" [8 o7 T5 f. A( f# E
产业扶贫助圆贫困户“养殖致富梦”。杨家村群众有肉牛养殖经验和养殖基础,大部分农户家庭主要收入来自肉牛养殖,但限于圈舍和饲养人员养殖技术,每户养殖规模较小。为了帮助群众扩大生产,改善环境卫生,走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之路。杨家村抢抓扶贫攻坚政策机遇,探索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特色经济的产业扶贫模式,在挂钩单位大理海东开发管理委员会的帮助下,杨家村党支部争取到产业发展建设资金320万元,成立了全部农户共同参与的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实施“托牛所”项目,计划改良天然草场6600亩,新建人工草场400亩,建设牛棚圈2500平方米,储草棚1400平方米,青贮窖500立方米,养殖规模达640头的肉牛养殖小区。农户将牛寄养在“托牛所”,由养殖合作社统一养殖、统一防疫、统一销售,以化解“养牛与种植”“养牛与务工”之间的矛盾,帮助农户扩大生产,做强肉牛养殖产业。项目建成后,不但可以改善村内环境卫生问题,还可以扩大养殖规模一倍以上,使户均养殖纯收入增加3万元—5万元每年。经测算,通过科学管理和集中养殖,与目前散养模式相比,全村可节省劳动力40人以上。按1500元/月计算,饲养方式转变,可帮助户均增加工资性收入约1.1万元。2 ^# ]5 D1 I0 b3 i9 ]
旅游扶贫助圆贫困户“生态致富梦”。杨家村背靠老君山,有高山溪流、杜鹃花海,生态环境优美、民族风情浓郁,是剑川老君山生态旅游大景区中的“圣山龙潭”片区黄金旅游节点,每年约20000多人次到此休闲游玩。为将这些资源转化成为群众的经济来源,杨家村党支部探索出“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旅游扶贫模式。杨家村党支部以美丽乡村建设和民族特色村寨为抓手,突出“生态宜居、生态产业、生态文化、生态环境”四大工程,通过挂钩帮扶单位的支持帮助,积极争取资金,聘请州规划院进行旅游发展策划,编制乡村旅游规划。在主要旅游节点实施wifi覆盖,对客栈建设每个标间给予5000元扶持。指导群众组建旅游专业合作社,整合资金800余万元,实施彝族寨门、停车场、游客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好乡村生态民俗旅游牌。杨家村在旅游扶贫开发中,结合老君山秀美的生态环境,奇特的自然景观,独特的民族文化,以打造旅游扶贫示范村为定位,传承和保护了彝族、傈僳族、白族传统文化,突出“自然生态、古朴民俗、现代庄园”三大元素,着重加强项目策划和招商引资,建设高标准的客栈酒店。支持有条件的农户积极参与现代旅游服务业,打造生态环境优美、民族文化鲜明、记得住乡愁的旅游扶贫示范点。通过旅游扶贫开发,带动新兴产业发展,改变产业结构单一脆弱的现状,促进经济发展,引导龙头企业整合旅游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股份合作实现“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带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9 G) X. R+ I S+ F. z# H, e( j电商扶贫助圆贫困户“销售致富梦”。杨家村地处高寒山区,交通闭塞,水利设施欠缺,许多群众思想观念落后,耕作方式原始,生产的传统农产品,产量低、销售难。为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农产品”进城。杨家村探索出“驻村工作队+贫困户+互联网”的电商扶贫模式,积极向挂钩帮扶单位争取资金,制定电商扶持方案,实施公共wifi覆盖和到户精准扶持。指导农户开办电商,帮助群众将自产的蜂蜜、白芸豆、青刺果油、苦荞粉、花椒等优质生态产品,搬到互联网上销售。杨家村良好的生态环境产出的优质土特产,迅速受到浙江、广东、昆明、大理、保山等地消费者的青睐。仅2016年7月开办电商的李凤华一户,就实现蜂蜜、松花粉、苦荞面等农产品收入31538元。农户尝到了甜头,很多群众选择留乡、回乡创业。他们通过互联网将大山里绿色健康的农产品,变成了增收致富的财富。昔日的贫困户,如今已建立起了公司和专业合作社。目前,驻村工作队正与剑川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协作,指导农户注册产品商标,筹建综合产品标准厂房,发展肉牛、蜂蜜、青刺果油等精深加工产业,打造高原生态农业品牌。, m8 ]5 Y- A+ u
教育扶贫助圆贫困户“知识致富梦”。杨家村村民深深意识到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的道理,期待下一代学业有成,用知识帮助村民脱贫。为此,杨家村以脱贫攻坚工作为契机,强化教育扶贫,探索出了“挂包单位+爱心企业+群众+市场运作+贫困学子”的教育扶贫模式。一是与大理技师学院联合举办了精准扶贫技能培训班。第一期培训班设电焊工、砌筑工、架子工三个专业,共有36名贫困村民培训结束考试合格后由技师学院颁发初级工合格证书。通过培训的14名学员输送到力帆骏马集团就业,3名学员到海东新区务工,2名学员被技师学院录取为正式学生,17名学员回剑川就近务工。二是创立教育助学金。教育助学金由大理海东开发管理委员会、杨家村村民、社会爱心人士共募捐教育助学金205060元,教育助学金将委托海开委按年利不少于10%的原则代管经营,年利全部用于困难学生补助救济。2016年已补助救济困难学生98人。三是进行爱心助学结对帮扶。由大理海东开发管理委员会对接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参与到杨家村教育助贫工作,牵线搭桥帮扶贫困学生,共组织结对助学52对,每年可获得助学金5.2万元。四是筹集爱心校服款。杨家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向社会、朋友发出爱心圆梦校服活动,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筹集到爱心校服款7930元,给山区孩子订购了58套校服。
9 P, ?7 r+ m6 R5 A我们坚信,在“党建+N”的模式下,杨家村村民日子会越来越红火,在奔小康的道路上越走越好。(完)(李鹤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