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各族人民一条心 携手共筑幸福路

1
回复
612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17 23: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8cb8a0c6579199614820b.jpg

! p! ?1 _  t" Z3 \4 n大理州委、州政府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抓住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线,超前谋划,锐意进取,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苍洱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9月13日,国家民委正式命名大理白族自治州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 A8 f# E  R6 O: ]5 Y
我们都是一家人
4 B# G$ E2 |! h7 d, N& C“南诏故地一甲子,民族团结六十春。”9日,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迎来60周年大庆。这个古老的城市曾经3次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所属的永建镇也被国家民委列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之星。县委书记常于忠说:“巍山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抢抓机遇,艰苦创业。开创了民族团结、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2 r1 y" e  g6 N$ k) {; N( v& T
走进永建镇的几个村落,村内环境干净整洁,村民之间和谐相处。不论你走进哪一家,人们都会热情地欢迎你。来到东莲花村,马柏康老人热情拉着记者参观他刚刚建好的新居,一楼开起餐厅,生意兴隆。“建房期间,彝、白、汉、苗族都来帮忙,各民族不分彼此,亲如一家。”马柏康乐呵呵地说。4 f1 {% \5 G) r& A2 D* ?4 j
“我们获得省级‘和谐寺观教堂’的荣誉。”下西莲花村村民小组长马银说,村中78户290人,家家装起广播,重点宣传民族宗教政策,村中各民族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F% H/ z; Z  n- t. W: l+ d9 T1 }" }
“多年前,村中特困户杨丘艳的丈夫去世了,回族兄弟发动捐款,凑了3000多元帮助料理后事。”马银说,此事在村中影响较大,各民族兄弟姐妹更加团结友爱。现在,村中成立了“互助社”、合作社,有困难就找“互助社”贷款,大家团结互助,共同谋发展、想出路。发展以核桃、中药材为主的农副产品,走出了“一户一产业”的发展之路,家家都有小汽车,户户都有致富路。
+ {1 O: Q4 t0 @2 W4 C' t# K“结合实际、突出特色、打造样板、示范全县。”巍山县政协主席马克伟说,巍山以永建镇为核心,推进示范户、示范村、示范单位、样板村“四大示范”;抓先进基层党组织、团结文明生态村、和谐寺观教堂、民族文化特色旅游小镇、社会管理创新模范镇“五大创建”;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整村推进、特色产业培育“六大工程”;实现经济发展好、村容村貌好、基层组织好、民族团结好、社会和谐好、乡风民俗好、遵纪守法好“七个好”。
8 k- [5 G4 D8 b“数十年沧桑巨变,各民族风雨同舟。”马克伟说,“巍山在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上走在全省全国自治县前列。”
9 u) ?1 E7 O* j8 C8 m) k“民族团结开出了新花。”县长王利伟说,数字就是最好的回答,去年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存款余额分别是1956年的583倍、379倍、4497倍。今后,将以“生态优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文化立县、和谐安县”的思路,继往开来,努力把巍山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国民族自治县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7 23: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居乐业谋发展
2 A% ~# A" u' V0 t( F, [2 J7 X“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 M. v0 P5 B: U$ J! H1 B
“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
5 H+ {& k, s2 ?7 a; u2 S“在大理,这是庄重的承诺,更是坚定的信念,也是扎扎实实的行动。”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办公室主任吴文光说,大理州民族工作亮点频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2012年,省委、省政府召开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动员大会后,州委、州政府提出了“流域开发、连片开发”和“抓样板、带中间、强帮扶”思路,从“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每年打造提升50个示范区建设样板村,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点创建工程”,推动“586”工程建设实现民生大改善,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助推民族群众走上致富路。6 `# Y  [0 ?: S! M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各项工作正不断落地,开花结果。1 b+ C2 B1 v/ p; Q6 t: A; t2 b4 T
“路修好了,公交车通了,有了活动场所,假山、水池一应俱全,村庄变漂亮了……”永平县龙门乡官庄自然村马正昌说,村中核桃、中药产业渐渐形成,有了致富产业,村民告别了靠天吃饭,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L* o+ x0 y* n4 Q. T/ ^" V& q- N
走进大理市大理镇阳和村南五里桥自然村,青瓦白墙、灰线、格子窗小楼,风格统一,村中广场旁3层3幢新房已装修入住。“新建的36套房子,整合各方资金、村民自筹自建分给村中贫困户。”村党总支书记马武超说,去年3月份动工,投资700余万元建成,张榜公示分房后,预留5套房子作为周转,避免无房户现象。“感谢党委政府,自己家中没有钱,宅基地拆旧建新全靠大家帮助。”马学月说。“近几年来,我们一年帮助一户贫困户,决不让村中一户人掉队。”马武超说。村中共有362户、1509人,居住着回、白、汉、藏、彝、纳西6个民族。村中村民以运输、旅游业为主,人均年收入万元以上。& x) [) W! |4 o: c0 w
“以回族为主的南五里桥自然村、以白族为主的龙下登自然村,村民年均收入均上万元,村民团结,群众安居乐业。”大理镇党委书记周亚敏说。
. u% y* Z# G( I" v  _8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一个民族富了也不算富,只有各个民族富了才算富。”郑家庄村民小组长杨秀弟说,郑家庄中草药材生意,市场遍及全国各地,发展烤烟生产和养殖业,村民目前人均年收入达7850元,走上了一条致富路、团结路、幸福路。获“全国文明村镇”、“云岭楷模”等荣誉,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一面旗帜。/ m" o: o6 t3 _% E- @
共同繁荣奔小康# {' j8 F. M% N( {, f8 G$ S
“医院是民族地方的服务窗口,我们积极主动争创示范单位。”大理州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刘琼芬说:“医院职工一半以上是少数民族。医院开展共创共建,开通绿色通道,同迪庆州、怒江州和四川甘孜州、西藏昌都芒康等10个县签订医保、病人‘双向转诊’、民族团结进步共创共建协议。边远少数民族患者可优先住院、优先检查、优先治疗,提供方便快捷服务。”$ G+ R" g( \- w" t
“感谢党的政策好,医院服务周到。我转院到住进医院,挂号、安排床位、做手术,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藏族老人莫一感动地说。" J: o8 @2 ?6 m) [
“大理州创建示范单位2961个。”吴文光脱口而出,把示范创建作为抓手,突出特色亮点,抓实抓好创建工作。开展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乡镇、进宗教场所、进军营“七进”活动。“每个单位都要有痕迹管理,档案健全。都是硬指标,要扎扎实实的创建。”吴文光说,大理先后有15个模范单位、15名模范个人受到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表彰,499个模范单位、1082名模范个人受到州、县市表彰。' _0 a: R5 j" K# n* s# C
“民族工作关键是团结、民族地区重点是发展。”在大理,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吴文光说,有的标语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在一起,有的标语和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大理州将每年8月定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植人们的心田里。* }) C7 X. C+ W( `& H- c
“大理州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吴文光说,在教育方面,创办了州民族中学、大理民族师范,举办了半寄宿制高小260所、民族初中3所等学校,在校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达53.4%;在语言文字方面,国家机关执行公务时,同时使用民族语言和汉语两种语言。科普、普法、学前教育和农技培训等工作广泛开展汉语和民族语“双语”、“三语”交流;在干部培养方面,对傈僳、苗、阿昌、藏、布朗、拉祜6个少数民族在参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考试中实施加分照顾,为人口较少民族考生特设岗位。目前,全州共配备处级领导干部1051名,少数民族干部占54.9%;在经济方面,把创建与“五网”建设、脱贫攻坚、高原特色农业、推进城乡一体化、民族文化旅游结合起来,推进示范创建与经济发展共促互进。
' `/ G, m8 {9 o截至目前,投入专项资金1亿多元,整合各类资金5.6亿元。先后创建了1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1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168个民族团结示范村、9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打造了新华村、寺登街、诺邓、周城、喜洲、双廊、东莲花、寺前村、曲硐、七宣等33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0 C* L! o8 H) S/ N6 Z6 {如今,大理州各族群众正团结一心、奋发勇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 m0 U0 ~- q2 ?$ m- z% ]1 z记者 管毓树 文/图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