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发力拔穷根7 a7 D h3 x5 F
“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扶贫攻坚工作时作出重要指示。3 ^& w2 Z6 x% R6 `8 `: [$ d; n
谆谆嘱托言犹在耳。近年来,脱贫攻坚无疑是激荡在苍洱大地上的主旋律。2016年末,洱源县牛街乡福和村委会建档立卡贫困户罗顺清正忙着装饰自己的新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带来的好处。另一边,祥云县沙龙镇白石岩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蔡学品,在政府的帮扶下入股合作社、养牛有分红,对脱贫致富信心十足……作为全国14个扶贫片区“滇西边境片区”的主战场,州委、州政府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探索新思路,出台硬举措,建立新机制,我州贫困地区呈现出发展提速、民生改善、脱贫见效的良好局面。7 F- ^0 ]8 C' W* n
牢记总书记的深切嘱托,回应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州委、州政府全力以赴。出台《关于举全州之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意见》以及资金项目整合、产业扶贫、社会扶贫、考核办法、督查工作等一系列配套文件,构建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形成“2+X”政策“组合拳”。
- _8 K5 {- r7 h {- i坚持把推进产业扶贫作为脱贫致富的关键环节,建立产业扶贫机制、信贷扶贫机制、“产业发展互助资金”机制,加大资金整合力度。2016年,投入扶贫资金130亿元,其中,专项财政扶贫资金15亿元,州县整合资金48亿元,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设立100亿元扶贫投资发展基金。/ b8 u8 V4 u# ?# k, B: f; ^
率先在全省开展低保户与建档立卡贫困户“两户合一”,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无劳动能力的纳入低保兜底保障,低保户中有劳动能力的纳入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建成贫困户动态化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完成了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信息录入工作,构建起“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档、州有库”的扶贫档案体系。同时,力量下沉一线,选派592支扶贫工作队、4083名队员驻村开展工作。组织省州县乡共1480个单位、5.37万名干部职工对8.9万贫困户开展精准扶贫,实现“挂包帮”“转走访”和驻村工作队全覆盖。2 P% x! Q( Q3 O! H P1 K* K
两年来,我州扶贫攻坚安居工程全面推进、整乡整村推进全面展开。截至目前,全州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村)建设291个,启动住房建设20230套,完成7.9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2016年度24个贫困乡镇、172个贫困村整乡推进、整村推进正在进行中。
* c% A6 {$ Q% A2 I+ [" n两年来,扶贫攻坚民生保障全面覆盖。推动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对2016年迎接国检的7个县,5.38万名贫困户子女享受到教育资助政策,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教育资助政策全覆盖。实施卫生帮扶,改造建设91个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针对贫困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州委、州政府创新帮扶“保险”模式,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财产人身保险试点工作和补充医疗保险。: \) @& ?" z) q; H# ^9 g, c! F+ C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通过了州级考核验收,祥云、宾川、巍山、洱源4个县均已达到退出标准。预计9.01万人如期脱贫。8 x, h+ t Q! J; }! ~
“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总书记的话语跨越崇山峻岭,掠过万顷碧波,浸润着350多万白州儿女的心田……州委、州政府更将这一句承诺,内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在新的征程里,继续带领全州广大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x( ?" B+ O: i# ]% d' ~
生态建设筑屏障' `; X. `' f7 d* j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他叮嘱大家:“云南有很好的生态环境,一定要珍惜,不能在我们手里受到破坏。”, ]9 ?# _1 h- C6 \ \# d( c- e+ h
两年过去了,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大理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大理州各族干部群众进一步强化措施,把大理生态保护和治理,扛在肩上、抓在手里、落在实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成效。0 l2 V$ K* G) M! F& y: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我州成立了州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及办公室,编制了《大理州主体功能区和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6-2030)》等一系列生态文明方面的规划和实施意见。颁布实施了洱海保护管理条例、苍山保护管理条例、水资源保护条例等10个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建立了较为规范的生态文明法规体系。
/ S. k9 D- r( g# W# [两年来,州委、州政府牢记嘱托,坚持实施“生态优先”战略,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森林大理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入推进,全州水资源管护、退耕还林、苍山保护等工作成效显著。2016年,全州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60.27%,森林蓄积量达1亿立方米。湿地面积达6万公顷,位居全省第二位。苍山森林蓄积量达77.89万立方米。作为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板块,我州生物多样性保护稳健起步。
( R! c# s g- k- B" b在探索科学发展的路上,我州始终坚持把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现绿色和谐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严把环保准入关、有序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污染减排项目、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截至目前,全州已建成高原特色农业基地1300万亩。洱源县荣获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称号,宾川县获得全国循环经济发展优秀城市称号,祥云县获云南省循环经济示范县称号。
8 d0 d8 O( P, ]7 r+ A两年来,我州生态州创建取得新进展。大理市获评“杰出绿色生态城市”和“世界生态名城”,大理市、洱源县、剑川县通过省级生态文明县市考核验收。创建国家园林城市1个、省级园林县城4个、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生态乡镇46个、州级生态村798个。
3 O9 F: E& H+ S( H! `坚持深入开展“三清洁”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不断探索全域整治新途径、坚持“两手发力”、加快“三化”进程,确保整治工作常态化、长效化。2016年,全州累计481.8万人次参与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清运垃圾45.87万吨。近三年来,全州共投入“三清洁”整治资金4亿余元。
: s; ~7 h D5 d( I6 ]7 Y# X2 }深情似海,责任如山。如今,“洱海清、大理兴”“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等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全州各族群众生态文明意识明显增强。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已成为全州各族人民自觉自发的行动。
. u( k# `$ }& t# b- N- R8 K. ]青瓦白墙记乡愁& X0 p8 K! f6 `6 N
“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记得住乡愁。”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看到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村民李德昌家的房子雕梁画栋,院落干净整洁,植物生机勃勃,十分高兴。他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X& {) G3 y& X( P% R5 g9 J6 @: I
两年来,大理各族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的郑重嘱托,按照“统筹布点、整合项目、聚集资金、整体推进”的建设思路,整合美丽宜居乡村省级重点建设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民族团结示范村等新农村建设项目,重点打造以环洱海为核心的14条公路沿线示范带,全面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守住美丽乡愁。/ v* u' ?: l" K$ a* |
不断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建成了一大批村庄道路、乡村路灯、公厕、“两污”处理设施、村民活动场所,以及农村公路、人畜饮水、农网改造等工程,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观。
$ N) p9 M: ]/ a产业是城乡发展的重要支撑。两年来,我州始终坚持产业强村,依托优势产业基地,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漾濞县光明村(核桃村)、宾川县朱苦拉村(咖啡村)、鹤庆县新华村(银艺村、旅游村寨)……各县市均涌现出一批“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村和乡村旅游村寨。
" ^) a5 n# m3 H# i我州充分发掘和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古树名木及古建筑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建设体现民族特色、地方特点的标志性公共建筑,保护民族语言、服饰、习俗等传统文化。同时,加快抢救挖掘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村落文化,坚持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做到房前屋后瓜果梨桃、鸟语花香,展现美好田园风光,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宜居乡村。
/ Y2 m6 h7 z! O1 j% L截至2016年底,全州以自然村为单元的美丽乡村项目覆盖率达60%以上,洱海片区成为全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三大示范片区之一,14条公路沿线示范带已初步建成,全州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及人居环境不断提升。1 d$ L" B2 k1 L3 b9 J
如今,洱海之畔的古生村,青瓦白墙的白族民居错落有致,青石板铺成的路面直通农家,建于明清时代的福海寺、凤鸣桥、古戏台等文物古迹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洱源茈碧湖边梨园村,栋栋民居散落在梨园各处,绿草如茵、野花朵朵,游人信步其中,好似世外桃源……全州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形成了全新格局,一个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正崭新呈现。0 x! w! P' i# b
大理日报 记者 苏云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