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起袖子加油干 努力谱写大理发展新篇章

1
回复
808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5 17: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大理考察。在大理,习近平总书记访农家、拉家常、聊民情、问生计、话环保、谈创新……谆谆指导、殷殷嘱托,给大理人民带来了巨大的鼓舞,也赋予了我州广大党员干部沉甸甸的责任。
5 l/ C& t) |; S5 j& x' f$ ]如今,两年过去,大理书写了怎样的新篇章呢?
: h6 t4 |% l9 ^% w9 N' i/ c' f铁腕治湖湖更清
8 V: Z& ]- v6 _6 D7 C/ R& k" T. @“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2015年1月2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洱海边考察时殷切叮嘱,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5 U; M' s: n! n/ k8 n7 `# R$ d
两年来,我州广大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始终把洱海保护治理作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州委、州政府更是以“立此存照”为“军令状”,以铁的决心、铁的措施、铁的责任,采取断然措施和超常规手段,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制度,扎实推进依法治湖、科学治湖、工程治湖、全面治湖各项工作。
4 l1 Y) C) e+ I州委、州政府严格依法治湖,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铁腕整治洱海流域环境违法行为,创新建立流域内环保、公安、工商等联合联动执法机制,全面打响洱海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自2015年4月以来,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333件,封堵排污口1884个,拆除违章建筑1445户,约谈监管不力、责任不落实的领导干部182人,问责党组织15个。在加大执法力度的同时,2015年8月1日,我州颁布施行了《水资源保护管理条例》,进一步完善了洱海保护治理的法律、法规,为洱海保护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U/ Z' N- H6 h5 C
推进科学治湖,充分发挥规划引领的作用,科学编制实施《洱海保护治理与流域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以及8个专项子规划。计划在洱海流域实施投资215亿的121个项目,重点实施截污治污、主要入湖河道综合整治、流域生态建设、水资源统筹利用、产业结构调整、流域监管保障“六大工程”。同时,严格落实“五级网格化”责任体系,实现了洱海保护治理责任的流域全覆盖,深入推进“三清一控一堵”,流域污水、垃圾及畜禽粪便得到有效处理。
. U/ y  [4 w9 y1 g3 Q% a0 ?* K从村庄多塘生态截污到洱海流域污水收集处理,再到大理洱海环湖截污PPP项目建设,强化工程治理始终是我州保护洱海,截污、治污的“重头戏”。“十三五”伊始,州委、州政府启动全方位、多领域、覆盖洱海流域城镇乡村的工程治湖项目建设,推行PPP模式,助推洱海保护治理。2016年实施了洱海保护治理22个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5.85亿元。19个项目进入国家“十三五”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建设规划,16个项目进入国家“两污”规划,争取到38个项目支持,获得各类资金17.08亿元。( m  i' d! E  u  }
把洱海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近年来,我州牢固树立“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采取断然措施,开启抢救模式,保护好洱海流域水环境。今年年初,州政府与大理市政府、洱源县政府和州环保局主要领导签订了《2017年度洱海保护治理抢救模式“七大行动”目标责任书》,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全面抓实流域“两违”整治、村镇“两污”整治、面源污染减量、节水治水生态修复、截污治污工程提速、流域执法监管、全民保护洱海“七大行动”,坚决打赢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 a: g. d" j1 P" Y' x- L" g. j
“洱海清,大理兴”。如今,保护洱海,已成为州委、州政府和全州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坚定不移的选择和行动。
  c7 Q3 M/ v, z- s( T( k& a9 v; p民族团结齐致富8 ?  o$ A5 v: Q: m5 N5 J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注重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对民族团结的指示深深印刻在每一个大理人的心里。
* r' W/ n: c$ F# B& Q期望殷殷,鼓舞人心。在过去的两年里,州委、州政府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确保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
" i1 A; m; I: }  p* d一直以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率先出台了《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幸福示范区的意见》,率先实行“一把手工程”,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作为“强基工程、百年工程、亮点工程”来抓。2016年9月,大理州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这是对大理州各族同胞坚定不移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的最好见证,也是对我州民族团结工作的充分肯定。" k1 j0 R' L  D* ]8 W* |
为实现“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承诺,州委、州政府抓实“586”工程,在推动偏远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大跨越上做文章。按照“抓样板、带中间、强帮扶”的思路,完成150个样板村、1225个强帮扶村项目建设。据统计,2013-2016年州级财政共投入示范区建设“586”工程切块资金9581万元,县级配套投入1.29亿元,整合各类资金19.57亿元, 18.4万户、73.6万各族群众受益。全州基本实现了通电、通广播电视、通信和“两个结合部”20户以上自然村通路目标。
; N5 d5 N/ }% M* q* }作为建设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幸福示范区的总标杆和重要组成部分,我州切实抓好“十百千万”工程。积极争取省“十百千万”工程项目74个,建设了1个示范县、10个示范乡镇、32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26个民族特色村寨、5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剑川沙溪寺登街、漾濞光明村、大理市万花社区等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特色村寨、示范社区不仅走出了大理经验,走在全省前列,还成为全国学习的样板。2015年9月,中共云南省委作出《关于开展向洱源县三营镇郑家庄学习的决定》,洱源郑家庄更成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典范。
; H& D& T+ R2 ]) ]# u& C为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我州抓实“七进”示范创建活动的同时,一方面采取培训、挂职锻炼、外出考察等加强对民族干部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加强民族文化活动场所建设,打造民族文化精品项目,培养乡土民族文化能人和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
* q/ m' L- V4 t) i; v/ o两年来,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秉承“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大理绚丽绽放。
 楼主| 发表于 2017-2-5 17: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准发力拔穷根
( \4 s. r! S7 W# D' l( g5 n0 h“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扶贫攻坚工作时作出重要指示。
% [0 a$ Z1 N$ M# z4 y2 l. c谆谆嘱托言犹在耳。近年来,脱贫攻坚无疑是激荡在苍洱大地上的主旋律。2016年末,洱源县牛街乡福和村委会建档立卡贫困户罗顺清正忙着装饰自己的新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带来的好处。另一边,祥云县沙龙镇白石岩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蔡学品,在政府的帮扶下入股合作社、养牛有分红,对脱贫致富信心十足……作为全国14个扶贫片区“滇西边境片区”的主战场,州委、州政府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探索新思路,出台硬举措,建立新机制,我州贫困地区呈现出发展提速、民生改善、脱贫见效的良好局面。
$ W: w6 o- M9 h9 c/ J牢记总书记的深切嘱托,回应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州委、州政府全力以赴。出台《关于举全州之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意见》以及资金项目整合、产业扶贫、社会扶贫、考核办法、督查工作等一系列配套文件,构建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形成“2+X”政策“组合拳”。
$ h( T3 C* \' K! z坚持把推进产业扶贫作为脱贫致富的关键环节,建立产业扶贫机制、信贷扶贫机制、“产业发展互助资金”机制,加大资金整合力度。2016年,投入扶贫资金130亿元,其中,专项财政扶贫资金15亿元,州县整合资金48亿元,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设立100亿元扶贫投资发展基金。' t( a# z- m1 O: p; i9 s6 z. i
率先在全省开展低保户与建档立卡贫困户“两户合一”,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无劳动能力的纳入低保兜底保障,低保户中有劳动能力的纳入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建成贫困户动态化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完成了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信息录入工作,构建起“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档、州有库”的扶贫档案体系。同时,力量下沉一线,选派592支扶贫工作队、4083名队员驻村开展工作。组织省州县乡共1480个单位、5.37万名干部职工对8.9万贫困户开展精准扶贫,实现“挂包帮”“转走访”和驻村工作队全覆盖。2 M0 g. s6 A- h. c
两年来,我州扶贫攻坚安居工程全面推进、整乡整村推进全面展开。截至目前,全州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村)建设291个,启动住房建设20230套,完成7.9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2016年度24个贫困乡镇、172个贫困村整乡推进、整村推进正在进行中。
$ ?! S2 w9 E& g  X" I/ U* x两年来,扶贫攻坚民生保障全面覆盖。推动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对2016年迎接国检的7个县,5.38万名贫困户子女享受到教育资助政策,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教育资助政策全覆盖。实施卫生帮扶,改造建设91个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针对贫困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州委、州政府创新帮扶“保险”模式,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财产人身保险试点工作和补充医疗保险。
1 K. l" |' H- A有付出就会有收获。通过了州级考核验收,祥云、宾川、巍山、洱源4个县均已达到退出标准。预计9.01万人如期脱贫。
& |. \( A& \( X1 V* V$ @“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总书记的话语跨越崇山峻岭,掠过万顷碧波,浸润着350多万白州儿女的心田……州委、州政府更将这一句承诺,内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在新的征程里,继续带领全州广大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 u# m  ^. a, [( L, c# u
生态建设筑屏障
% S' T( [* l0 b3 ~9 B7 O$ _; \$ J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他叮嘱大家:“云南有很好的生态环境,一定要珍惜,不能在我们手里受到破坏。”
4 ]- y) \3 H& n! t: B/ h两年过去了,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大理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大理州各族干部群众进一步强化措施,把大理生态保护和治理,扛在肩上、抓在手里、落在实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成效。, O, Q- Y: ^$ j) z4 L9 ?: d8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我州成立了州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及办公室,编制了《大理州主体功能区和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6-2030)》等一系列生态文明方面的规划和实施意见。颁布实施了洱海保护管理条例、苍山保护管理条例、水资源保护条例等10个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建立了较为规范的生态文明法规体系。! G/ V! f; R; J
两年来,州委、州政府牢记嘱托,坚持实施“生态优先”战略,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森林大理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入推进,全州水资源管护、退耕还林、苍山保护等工作成效显著。2016年,全州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60.27%,森林蓄积量达1亿立方米。湿地面积达6万公顷,位居全省第二位。苍山森林蓄积量达77.89万立方米。作为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板块,我州生物多样性保护稳健起步。( J: Y, u% ?+ P: K
在探索科学发展的路上,我州始终坚持把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现绿色和谐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严把环保准入关、有序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污染减排项目、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截至目前,全州已建成高原特色农业基地1300万亩。洱源县荣获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称号,宾川县获得全国循环经济发展优秀城市称号,祥云县获云南省循环经济示范县称号。: x; x7 i! J4 o8 r* o5 z  j1 |) }
两年来,我州生态州创建取得新进展。大理市获评“杰出绿色生态城市”和“世界生态名城”,大理市、洱源县、剑川县通过省级生态文明县市考核验收。创建国家园林城市1个、省级园林县城4个、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生态乡镇46个、州级生态村798个。! D3 ~' ]* b, R& v& C% ?9 j
坚持深入开展“三清洁”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不断探索全域整治新途径、坚持“两手发力”、加快“三化”进程,确保整治工作常态化、长效化。2016年,全州累计481.8万人次参与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清运垃圾45.87万吨。近三年来,全州共投入“三清洁”整治资金4亿余元。$ G. Y6 b4 g2 L% R
深情似海,责任如山。如今,“洱海清、大理兴”“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等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全州各族群众生态文明意识明显增强。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已成为全州各族人民自觉自发的行动。
  a9 L; n1 Z9 l' ?6 Z4 H$ w  A青瓦白墙记乡愁
4 S2 v" f- z* F) {“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记得住乡愁。”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看到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村民李德昌家的房子雕梁画栋,院落干净整洁,植物生机勃勃,十分高兴。他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4 Y/ c. [' d+ v, b1 A! @/ [; t" u! t
两年来,大理各族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的郑重嘱托,按照“统筹布点、整合项目、聚集资金、整体推进”的建设思路,整合美丽宜居乡村省级重点建设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民族团结示范村等新农村建设项目,重点打造以环洱海为核心的14条公路沿线示范带,全面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守住美丽乡愁。
# J( H7 l, t' Z! D7 L不断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建成了一大批村庄道路、乡村路灯、公厕、“两污”处理设施、村民活动场所,以及农村公路、人畜饮水、农网改造等工程,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观。, H) m+ \/ v  v+ }1 y) f8 x
产业是城乡发展的重要支撑。两年来,我州始终坚持产业强村,依托优势产业基地,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漾濞县光明村(核桃村)、宾川县朱苦拉村(咖啡村)、鹤庆县新华村(银艺村、旅游村寨)……各县市均涌现出一批“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村和乡村旅游村寨。
; }2 ]( S) `6 k我州充分发掘和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古树名木及古建筑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建设体现民族特色、地方特点的标志性公共建筑,保护民族语言、服饰、习俗等传统文化。同时,加快抢救挖掘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村落文化,坚持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做到房前屋后瓜果梨桃、鸟语花香,展现美好田园风光,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宜居乡村。. L( }% T% D# ]. ~' j+ I/ g
截至2016年底,全州以自然村为单元的美丽乡村项目覆盖率达60%以上,洱海片区成为全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三大示范片区之一,14条公路沿线示范带已初步建成,全州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及人居环境不断提升。  k  {7 A. m& U' v  C1 D6 X
如今,洱海之畔的古生村,青瓦白墙的白族民居错落有致,青石板铺成的路面直通农家,建于明清时代的福海寺、凤鸣桥、古戏台等文物古迹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洱源茈碧湖边梨园村,栋栋民居散落在梨园各处,绿草如茵、野花朵朵,游人信步其中,好似世外桃源……全州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形成了全新格局,一个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正崭新呈现。( b$ p# N- z$ e* o. c$ Y
大理日报 记者 苏云慧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