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饮食都有那些的禁忌?

0
回复
1373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12 14:4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d0 Q. e( C! a$ F! U& E$ p: s
  吃喝拉撒睡可以睡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而在各种环境下人们形成了一定的生活习惯,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地方习俗,而生活在大理白族人在饮食上有哪些习俗呢?又有什么是不能吃的呢?一起去看看吧。
4 }6 j- q7 k& U& X6 E1 Q. t8 z, P2 A/ g  j0 s
1464399398662454.jpg
2 z4 L8 E% S% J/ p

- q$ [% B" ?7 P0 ~/ r  云南的大理是白族聚居的地区,白族大多从事农业,种水稻。有邓川牛、大理马、鹤庆火腿、弥渡卷蹄、大理弓鱼、下关沱茶、大理雪犁、宾川柑橘和大理石、大理刀等特产。1 P  B$ U2 u% q% _" l0 Y
  一、大理白族的特色菜1 P" I& S+ Q+ r4 ?- l( l4 v' O
  白族饮食一般为一日三餐,农忙或节庆时则增加一次早点或午点,平坝地区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常吃玉米、洋芋和荞麦。主食一般蒸干饭,便于下地时携带。此外也喜爱粑粑、饵块、汤圆、米线、稀粥、糖饭(糯米与干麦芽粉制成)等。三餐都配新鲜蔬菜,也制成咸菜、腌菜、豆瓣酱。用洱海特产的海菜花加工成的海菜炒火腿、海菜豆腐汤等。肉食以猪为主,兼有牛、羊、鸡、鸭、飞禽和鱼鲜,善于腌制火腿、腊肉、香肠、弓鱼、油鸡棕、吹肝和饭肠等食品,腌年猪和乳扇(羊乳点酸水而成)是当地“一绝”。烹调方法多样,口味偏好酸辣,大理白族创造出大理砂锅鱼、柳蒸猪头、乳扇凉鸡、油炸仙人花(仙人掌花)、盐炖罐子肉、鱼茸乳扇卷、生皮、汽锅饭、大理洱丝等一批名食。
7 h- R6 _% T  l5 Q+ x, v  生皮
$ r, H/ c0 _4 m  生皮是白族极具特色的菜肴,它将整只猪或羊置于稻草火上烘烤,待烤至半生半熟之际去毛再烤,直至皮肉呈金黄色时为止。吃时将肉切成肉丝或肉片,佐以姜、葱、炖梅、辣椒等调料。7 E/ |% M+ Q8 ~+ b
  下关砂锅鱼
+ d; }6 {5 L/ H* I) N9 w9 b' S  这是下关地区特有的菜肴,将洱海的肥鲤鱼,剖腹洗净,抹上盐腌十分钟左右,与火腿片、嫩鸡块、鲜肉片、猪肝片、冬菇、蛋卷、肉丸、海参、豆腐、玉兰片等各种适量配料,同置砂锅内,再撒入适量的胡椒、盐、味精等调料,置于火上文火煮成。
5 U$ _( `" T4 j5 \. o  炖梅
0 L! q3 m5 L6 }, t0 X- |- d  洱海东岸产梅,绵延百里的山上到处是梅林,有苦梅、盐梅两种。炖梅是用苦梅制成的,是当地人喜爱的调味品。炖梅是将苦梅放入沙罐,加入盐和花椒,盖严置于火上,连炖一至两天,制成后其味酸香异常,是上好的调味佳品。
7 a. S; F4 T: Z4 [  M  乳扇2 m+ _; w% W1 z0 ^2 Y7 h' M
  洱海邓川土地肥沃,水草丰美,这里以产乳牛而闻名天下,当地的乳扇更是远近驰名。制乳扇时,先将鲜牛奶发酵制成酸水,再放和锅内加热至60至70度,随后注入鲜牛奶,用筷子搅拌,使其渐结成絮状,再用筷子摊成薄片晾干而成。
1 a- I. V6 ^7 Y* ?/ v  乳扇黄中带白,洁白光亮,而且营养丰富,它可生吃、亦可煎、蒸、烤吃。: S3 W1 z' g3 [, m& F
  烤茶
  S+ p% q. F, }: V  烤茶是白族的传统茶俗,白族人家的堂屋一般设有木架的烤盆,上有三角架,每逢有客人,主人便用砂罐烤茶待客,这就是“三道茶”,头道上有普洱烤茶,二道上加红糖、蜂蜜、核桃仁、花椒的泡茶,三道上加乳扇、红糖的味茶,这便是“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说法。而且,”酒盅要粗糙,茶盅要精巧”,“酒满敬人,茶满欺人”,讲究颇多。1 [8 ~1 D- T) s2 v5 U# }0 K
  节庆食俗1 ^8 K4 y- T) y! c8 G& n6 X
  白族注重节庆,几乎每节都有一至数种应景食品。如春节吃叮叮糖、泡米花茶和素斋饭,三月街吃蒸糕和凉粉;清明节吃凉拌什锦和“斋筵香”(炸酥肉);端午节吃粽子和雄黄酒,尝新节吃新豆、嫩瓜和陈谷掺米饭,火把节吃甜食和各种糖果。中元节吃羊菌和烩鱼包肉馅;中秋节吃白饼和酥饼;重阳节吃肥羊,冬至节吃炒荞粒和羊肉汤。; d* s8 W8 l4 a2 o6 \" V# H
  二、大理白族的饮食忌讳  H' O, Z5 N  U- u8 L
  大年初一不用铁刀,主妇做饭应悄无声息,不能吹火,必须到井边“汲新水”。丧家做饭,一律清煮清炒,不能用红色食料,不能做红色菜肴。进餐时长辈上坐,晚辈侍奉,把节之夜,岳父不能留女婿在家过节。
. l2 O5 ^( M+ ^5 _! @; o  小结:就像回族人不吃猪肉,畲族人不吃狗肉一样,任何民族的饮食禁忌都是有原因的……$ @5 S6 _1 U/ F7 t3 ?/ n( N

$ d; l- C9 s' ?# u, b1 K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众多民族中白族跻身于我国的第15大少数民族,白族人主要分布在云、贵、湘这三个省份,白族也是一个世居民族,有比较固定的节日习俗,那么,你知道白族火把节是怎么样的吗?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 N, \6 c3 H8 C0 j
$ {0 s* X( ]- z/ C
1464341416208796.jpg

' }) z7 C- o9 V2 K  @  ~
7 ]1 m& Z4 h$ x& t* U4 ^  节日前夕,全村同竖一根高约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用松树做杆,上捆麦秆、松枝,顶端安一面旗。旗杆用竹竿串联三个纸篾扎成的升斗,意为“连升三级”。每个升斗四周插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类字画的小纸旗;升斗下面挂着火把梨、海棠果、花炮、灯具以及五彩旗等。
* b7 g3 X8 q, E" }* R3 [  火把节的中午,人们带上小火把、纸钱、香烛、供品,到祖坟前扫墓、祭奠。小火把点燃后,撒三把松香熏墓,等火把燃到把杆后方能回家。墓地如离家甚远,则在家里祭祀。5 H( B9 j% X9 A5 @$ D- E
  太阳落山前,各家提前吃完晚饭,扶老携幼出门观赏火把和跑马。跑马的有大人、有小孩。绕火把跑三圈后,才能向远处驰骋。不跑马的,就挨家挨户欣赏各家门前的火把,看谁家火把精致美观。在全村的大火把点燃之前,年轻的媳妇们打着伞,背上新生婴儿在火把下转三圈,以示祛邪得福。
: K# R/ Z& C) h! T) n: [  夜幕降临时,村中老人领头献祭品,向大火把叩头。几个勇敢矫健的小伙子,一个接一个地攀上高竖的大火把,将小火把逐人上传将大火把点燃。刹时,列焰腾空,鼓乐大作,鞭炮齐鸣,响切云霄,场面壮观。当火把上悬挂升斗的竹杆被烧断时,人们争相抢夺凌空飞下的升斗。抢到者被视为有福之人,受到大家的祝贺,被簇拥着回家,由主人用烟、酒、茶款待簇拥人。下一年度大火把上的升斗即由抢得升斗的人备办。$ H( M, [, S9 R8 `. t: s
  火把节的高潮是耍火把。男女青年各持一个火把。见人就从挎包里抓出一把松香粉往火把上撒。每撒一把,就会发出耀眼的火光,发出“轰”的一响,火苗燎向对方,叫做“敬上一把”。白族认为火苗指向对方可燎去身上的晦气,.故竞相燎耍,喜气洋洋。燎耍过后,青年要成群结队,举着小火把到田间地头,向火把撒松香粉,给谷物照穗,其意是消除病虫保丰收。2 ?2 X! W  J0 C# m: ], e
  火把节近尾声时还要跳火把。午夜前后,把狂欢时燃烧着的火柴棍堆成篝火。男女青年一个接一个地从篝火上来回跨越两三次,祈求火神“禳灾祛邪”。还要看谁跳跨得高、跳得远,直到兴尽为止。: Q2 D% x$ E9 U  b7 `* I. V
  小结:以上就是小编总结的关于白族火把节的相关内容,想知道更多关于白族的风土人情吗?到星座360网去看看吧。
! t( J6 Y3 Y* _" p) ]$ M* Z- b
2 M9 W, ^1 |9 |; t  白族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重要一员,在五十六个民族中排行十五,主要生活在云、贵、湘三省,当然还所有一些散居在世界各地,白族是一个极富民族特色的民族,从他们身上的服饰就能有所体现,不信随小编一起去白族文话中探究一下关于白族服饰的文化内涵。
* G% d3 X" w" b0 s- C' E* b2 d& D* m7 o  n: z
1461220057710692.jpg
: G  a& ~$ j9 K- J
# H, p; B# \, t; u/ b
  一、白族文化的内涵和底蕴
, q: N. E+ @7 ]( z5 u+ e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同时,经过历代的不断积累、融合、演变、创新,也逐渐形成了各民族独具民族个性和文化传统的服饰。这些民族服饰,除了实用价值外,还充分展现了本民族的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民族服饰又是一个民族经济、文化的象征,具有极高的研究本民族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价值。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民族服饰可以被视为该民族的族徽。
1 L2 \4 b5 x0 D* s$ H% B' y3 o  n3 h# j  白族是祖国西南边疆古老的民族之一。据文献记载,白族源于“焚人”,燹人从族属源流上属于氐羌。秦汉以后,从甘青高原向南“随畜迁徙”,游牧的羌人到云南境内的洱海周围,与当地土着白族先民融合。现在,白族主要居聚在大理州境内,其余部分在昆明、楚雄、保山、红河、贵州及湖南桑植等地。2 J$ v/ m. k% d* a) M& \3 p( n
  二、白族服饰简介. `* z3 x& T: E# z5 v3 {5 j
  白族服饰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白族男性的服饰,上身着白色对襟衣,外套坎肩,下穿白色或蓝色宽裤,头缠白包头,肩挂绣花挂包,脚穿黑布剪口鞋,这种装饰色调明快大方,彰显白族男性的英俊潇洒。而白族女性服饰的基本构件为白色右衽大襟衣,外加红、蓝、黑等色领褂(又称坎肩,无领)和围腰,下穿花边裤式样多为紧身和束腰,色调上也追求明快大方,对比强烈。发式为辫子盘头顶,缠以鲜红头绳,然后用绣花或彩色头巾包裹,左侧垂下雪白的缨穗。戴银质耳坠,领褂右衽佩有银制“三须”、“五须”。手上喜戴银质、珐琅或玉石的手镯和戒指,脚穿绣花鞋。未婚姑娘头戴色彩鲜艳的绣花头巾或花手帕,形如满月,发辫盘于头帕外,缠以大红绒线,一侧垂下雪白的缨穗。这一身打扮,结构映衬协调,色彩飘逸,对比明快,线条婀娜多姿。
; d- w# `1 `+ d* o  作为白族文化的一种特殊载体,白族服饰与该民族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历史传承、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及风俗习惯等诸多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 h, }" h# X8 O/ G' n7 n  1、白族服饰反映了白族人民独特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1 J! O! S5 _6 D: H0 L8 N9 U  R  J  以白族女性头饰为例,这一顶漂亮的头饰囊括了大理“上关花、下关风、苍山雪、洱海月”的优美景致,那发辫下盘着的绣花头巾,犹如盛开在山顶的山茶、杜鹃,代表大理四季盛开的鲜花;头巾一侧垂下雪白的缨穗飘飘洒洒,象征着终年吹拂的下关风。而绣花头帕上精心梳理出茂密雪白的绒毛,形象地表现了苍山顶上那冰清玉洁经夏不消的皑皑白雪;美丽的发辫似一轮弯弯的月儿挂在花海之中,象征洱海上空升起的一轮明月。从这充满浓郁文化内涵和美好寓意的头饰,我们不难看出白族人民极具智慧的审美情趣和对家乡、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1 Y0 |/ R: m! e( y/ ]9 X: \, L* L
  从服装样式上来说,白族服饰的产生除了代表本民族特色以及美观以外,更多的是方便劳作。由于大理白族祖祖辈辈都生活在洱海这个特殊的高原湖泊自然地理环境中,宽大的裤腿便于在过水、下田时折叠;男女两种式样的包头除了收拢头发之外,更可以避免高原强烈紫外线对皮肤造成的伤害;而黑领褂(羊皮、麂皮)在扛东西时既耐脏又耐磨。这对“尚农耕”的白族人民来说极其重要。
7 V! o8 m6 Y: p7 h9 c" f  2、白族服饰是白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 B- {8 x% X$ B$ K  白族妇女服饰延续了中国传统的色彩,主要以白色、浅色为主,这种色彩不仅传递出所代表的特定的含义,而且给人轻盈、温暖之感。白族人民宽厚、豁达、善良、热情的天性和向往自然、热爱美好的感情全部通过浅色系列表现出来。具体来看,大理白族妇女服饰一般以白色、粉红、嫩黄、湖蓝、淡绿为主,而白色居多。传统的白族妇女服饰一般都是白上衣、白裤子,还有集风花雪月为一体的头饰也是以白色为主。因为白色给人纯真、神圣、明快、洁静、清爽的感觉。而粉红色代表了温馨,嫩黄色代表了尊贵,浅绿色代表了希望,加上黑色或大红色的马褂,形成了补色配合,非常协调。这些色彩自然纯朴、秀丽淡雅,以其不同的视觉效果作用于人的感官和心理,给人一种热情、亲切、活跃、开朗、积极向上的感觉,让人在对大理白族妇女服饰的审美中产生了一种美好感情。这是白族人民在长期的符号实践中,凭借色彩经验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赋予色彩相应的观念意义和情感意味。而这些观念和情感通过色彩传递出来之后,让审美者受到了情绪的感染,产生了共鸣,从而升华了情感,陶冶了情操,净化了灵魂。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