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云龙县天然太极图

0
回复
827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1 23: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x0 b6 [1 i' ~  在云龙县城北边千年白族村——诺邓村,你要在诺邓村的西南边的天池景区那里,才能看到太极图。诺邓火腿已经上《舌尖2》,传说:诸葛亮七擒孟获后,这里村民佩服诸葛亮的智慧,村里建筑按照诸葛亮的八卦图分别。其实是龙江s型穿过诺邓村而形成。
8 F7 E' A' ]: r9 }% o. ~& _  据考证,这座村庄是滇西北地区年代最久远的村落,也是云南省最早的史籍《蛮书》记载中,至今唯一存在的原名称不变的村邑。村中现代民居建筑不多见,却保留着大量的明、清两朝建筑和著名的玉皇阁道教建筑群。
) d' W7 Q4 F& [; _+ X  千年白族诺邓村:“诺邓”在白族语中意为“有老虎的山坡”。6 v: R5 `: ^$ {+ R( n( H8 s: s% J
  这个见诸于史籍,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王朝共1138年的小小村落在古代可是个了不得的地方。唐代《蛮书》中已经对诺邓有明确记载,这里最迟在唐朝就已经凿井制盐,是一个典型的以盐井为生存依托的村落。
1 J7 h. D7 k/ k% A3 _* ]  诺邓村景色介绍
* s# e) ]  A$ _, p* g  1、千古盐井
2 z4 A' C( V/ @* o' U+ O3 w( h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征服云南,置益州郡,下辖24县,其中比苏县即在以诺邓为中心的沘江流域,“比苏”是白蛮语,意为“有盐的地方”。诺邓盐井自汉朝开采以来至今历两千余年,这是一口21米深的直井,古代用人工汲水的方法从下面取卤再分给各家“灶户”煮盐。6 G. s( B# v$ E( H
  2、卤脉龙王+ q+ ~0 J9 [" F+ h
  诺邓的龙王据说是主管五井卤脉的,明初的五井包括诺邓井、顺荡井、山井、师井、大井和丽江府的兰州井、鹤庆府的弥沙井等七个盐井。到明朝后期,才把诺邓井、天耳井、大井、石门井、雒马井这五个盐井习称为“五井”。) o8 ]  Q1 g2 P/ H' F0 E
  3、北山重楼
( e1 o+ a. X8 b8 }1 o- q  诺邓北山民居依山构建,层层叠叠,前后人家楼院重接、台梯相连,往往是前家后门即通后家大院,古代诗人描绘诺邓村居是:“叠岸分传径,重楼满集阿”。全村院落形式如“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五滴水四合院”、“一颗印四合院”等等,风格各异。
. d: E$ R6 D2 n5 p0 k9 ~3 w$ Q1 T( }  4、河东民宅
/ O! Z+ }) y" S7 @) O% c  古诗言诺邓河是“双桥镇小狭,水细未成河”,只有河东一带地势稍缓,民居宅院相对建得宽平完整。古文曾描绘诺邓村:“崇山环抱,诺水当前,箐簧密植,烟火百家,皆依山构舍,高低起伏”, b' K4 M; J4 ?8 E: c7 \" r
  5、盐街盐局
: J2 z# \: H" ]6 y7 u/ c9 z  河东盐地街有盐局旧址,古代由煮盐的灶户将制成的食盐交到盐局,盐官再把盐分发到各地行销,络绎不绝的运盐马帮在此出发,走往东向大理,南向保山,西向腾冲、缅甸,北向丽江、西藏的“盐(茶)马古道”上。明代五井盐课提举司年上缴中央的盐课银达38000两。盐局前有万寿宫遗址及2 [0 B: _) o$ d# W" o4 z
  “四合五天井”、“五滴水四合院”等民居院落。万寿宫遗址是村中最古老的建筑,明初人们将原元代江西会馆改为寺庙,称“祝寿寺”。嘉靖年间提举李琼重修该寺,明未改名为“万寿宫”,现存李琼所写诗碑。“四合五天井”为村中平面积最大的民宅,院中间一个大天井,四边有四个小天井,上房、耳房、面房都设有堂屋,四面楼房相通可巡回来往,即“走马转角楼”结构。' K3 F  @/ N1 d  ^
  6、提举衙门
( K7 R7 [  Y8 p6 I  公元1383年明政府在全国置七个“盐课提举司”,云南就有四个,这里就是其中之一的“五井盐课提举司”衙门旧址。后来提举司衙门外迁,这里就演变成了诺邓黄氏家族私宅区,族人乃将原提举大门改造成登载本家科举功名的“题名坊”。清代黄氏门中共出两进士、五举人及上百名秀才,康乾年间举人黄桂是名噪一时的饱学之士,曾被誉为“滇中一儒杰”。
5 `6 [$ |" s, \' k8 I5 B; j/ B3 f  7、道长月台5 V% ~3 l  H/ j3 |* h: E5 ?
  明清以来道教在诺邓地区影响较大,这里是清末民初一位著名道长的家宅旧址,其建筑特色是院内有一般民居都不可能有的庭前月台,在此可作法事或弹演洞经等。- H" P/ ]0 B+ E' w: v: A
  8、银匠旧居
9 p0 q* {' {+ @6 `  明末以来,杨氏家族的银制工艺名声远播,银匠旧居比较古旧,为明末所建。
! w4 t* X3 R" g  W  9、河头潭影
6 C8 w  y0 a# ~8 o  诺邓村河头有几个较深的水潭,状如杯、碗、瓢、盆等,又有古磨坊、碾坊等遗址,周边飞瀑流泉,树木荫翳,潭影幽清。" A9 t# n& a3 j' r
  10、黄家古榕
) D. \/ A, Q9 U' V6 n  北山民居建筑群中有黄氏家族所植三百多年的高山榕,诺邓人取名叫“万年青”,荫盖着古提举司衙门前的下马场。
. R$ |. u" F: D& P3 |( E! N  11、贡爷家风
  o6 {% x: C: y4 \3 _' ~8 ^+ j; |  河东贡爷院前堂有清代中期遗留的屋梁焚烧痕迹,传说是无人在家时大楼失火但仅焚毁一梁即自灭,该贡生家族即以此保留作代代家教样本,告诫后人须重视文化、遵守礼乐、行义好善。, E. B( G# X+ Y( V
  12、进士家雕  X, c5 e, T7 ?7 s. h/ ~6 E; P' u
  清乾隆间进士黄绍魁旧居有精致的木雕图案,尤以中堂正上方的“黄榜题名荣归故里”图及“麒麟探花、双凤朝阳”书案为珍品。此外,诺邓全村许多村民家中还保留着大量明清文化的遗踪,目前散落在全村各户的古董、文物、字画牌匾、古老家具什物就有10000余件。
5 p# M3 s2 M$ Z  3、屋檐五滴
3 i4 F$ F) G& f. ?6 t  诺邓民居多为因山就势修建,其四合院异于平原地区。正房与厢(耳)房、面房高低错落不在一个平面,故形成了前后左右屋面瓦檐上下层层递接的“五滴水四合院”或“四滴水”、“六滴水”等屋檐现象。诺邓村民居建筑充分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协调适应,其门、窗、粱、架、斗、拱、柱、檐、枋、檩特色鲜明,十分重视整体结构和局部建造的严谨统一,重视传统工艺和雕刻图案的美观精细。
5 s* z" e: H: ]0 c6 M' j; x$ c  14、多台院落
: W0 n. T1 m2 l9 E  诺邓北山民居皆建于陡坡之上,便形成了这种“台梯式四合院”,天井之内有三、四层台面,逐级上堂,风格独特。
6 O: T9 |) U2 p6 l; r7 j9 |  15、袖珍小院$ S& Q6 }; W, z3 t% L  Z9 O# f- e
  诺邓村人烟密集而地面有限,很多民居的安排都很紧凑,精巧玲珑。' Q, r8 ]" a% ~2 M1 K7 h8 [, |
  16、台梯集市
6 s( A; T5 y* k8 U. M  古代诺邓每个月赶集四次,因地点限制,街场都安排在西面村尾一带,这个很长的石头阶梯两边过去都是肉铺,传说晚间有豹子因偷食零肉而从台阶上滚下到谷底跌死,足见其陡。
4 z. e* r1 }6 e& p  17、村巷石板( Q5 u7 f! t/ g# E( `; h% m
  诺邓街巷村道纵横穿插,都由清一色石板铺就,且三步一阶、五步一台,谁也数不清村里有多少级台阶。
8 H) r' G1 ^2 l1 P3 H3 [7 ?6 a  18、盐马古道1 h6 k2 B# x" p  |
  在村北可见古代东向大理、南至保山、西接腾冲缅甸、北连丽江西藏四条“盐(茶)马古道”的石板路面。四方的驿道穿山越岭,汇集于此,南来的驿路山腰上可见古代的贞节牌坊遗迹。2 Y% `5 N# S; U$ Q" e
  19、本主神祠
! N. s5 G- Z% E  诺邓村西北面有本主(三崇)庙及城隍庙等神祠。: l; Z& T9 d4 f, u
  20、棂星门坊) H1 {4 f! m& X9 P! M
  诺邓文庙前有“棂星门”,这是滇西地区现存最大也是最古老的木牌坊,始建于清初,四柱三楹、飞檐斗拱,又叫“腾蛟、起凤”坊。: x# W) G  L; p. L9 T& ?: N
  21、文庙秋阳
' m* H: y" X" @% C  诺邓虽然不是州、县驻地却建有孔庙,这在古代礼制中是个特许。诺邓文庙建筑精致庄严、古朴典雅,里面大殿“至圣宫”塑的是“布衣孔子”,师长风范、和蔼可亲,不同于外地文庙塑的都是着帝王衣冠的孔子像。文庙的红墙外“礼门”上书“江汉秋阳”匾,显见古代诺邓文人致远清高。在供奉“文圣”的孔庙旁还有供奉“武圣人”关公的武庙,可谓是“文武并列”。
+ u" i3 I" S1 u' @- R+ f8 x  22、玉阁星图  v% U- s1 P1 G0 j) {& \) L
  玉皇阁是滇西地区现存的极少见的三层阁楼式古建筑,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古代是著名的道教宫观。大院内有明代的梅树及翠柏、紫薇、金桂等。大殿顶层上现存的藻井绘画“二十八星宿图”可称为“诺邓一绝”,在研究中国古代宇宙观和天文、艺术、建筑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C, _) }0 z) Z! I: Y3 W; x9 g  23、五云红叶
0 l0 `  Z! x7 x0 J/ V  诺邓玉皇阁道教建筑群古人誉之为“五云首山”,五云即指云龙五井。玉皇阁周边古木参天,老树虬枝,尤其是风景价值颇高的黄连木,树高多达三、四十米,最老的树龄已800余年,春夏之季,绿荫浓郁,一到秋来,树叶红黄相间,色彩斑斓,接着就是一片“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景,令人留连忘返。/ [9 E' {2 B: q- r( {- Y( i
  24、香山晴岚, b9 \/ s5 y! v# Y  \
  诺邓南山又谓香山,正当玉皇阁前面犹如一架巨大的屏风。山上旧有许多庙宇,现存古岭寺、香山寺(观音寺)等几座,每当雨过天晴,山岚霭霭,景色清幽、青翠欲滴,把山下的诺邓村点缀得更加古色古香。/ k! T9 {- n/ I! N" \( @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