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 J" `) m8 L0 |
王九龄1951年9月17日在昆明病逝,终年71岁。
5 t; Y1 j9 {+ X- u; R5 J: e10、黄绍魁(1727—?) 诺邓村人,字希桥,号砥石,16岁入泮,25岁由州学廪生中乾隆壬申科第35名举人,33岁赴京应乾隆庚辰会试,殿试取为第三甲第90名赐进士,乾隆三十四年选授直隶顺天府宁河县知县,六年后升刑部广西司主政,敕封文林郎,赐承德郎。! M0 y ` q0 a2 j. _$ v7 `
11、黄云书(1769—1827) 诺邓村人,字特登,号炳史,为老进士黄绍魁之长孙。先后六次进京会考,直到道光三年癸末科会试考中第18名进士,钦命经知县即用,因亲老,不忍远离,呈请改教授职,奉旨以教授用,即授顺宁府教授。/ H+ D' ]2 K9 I
2 u; p8 R- M" @8 |3 |5 Q( H/ S7 `
八、民俗宗教9 H9 Y- l% S! K5 v4 ^
(一)宗教文化4 Q l8 L( G4 ]8 ~1 y! s
在诺邓的传统文化宝库中,宗教文化是个重要的组成部份。它历史久远,内容丰富,渗透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极其深远广泛,以致形成习俗。
( O) L* L! g; K7 J" F1、本主信仰。本主崇拜是诺邓村民最早和固有的宗教信仰,它从远古时期宗教的早期形式自然崇拜发展到崇信天鬼的原始宗教,进而达到人为宗教阶段。诺邓本主是“敕封五井土主护国安民圣帝”,总管本村生产生活、生死祸福,穿着帝王服饰和娘娘平排同座于三崇庙,两侧塑文武判官。6 D/ m) m6 Y. ~* |6 `& C
2、尊儒祀孔。明初诺邓有了孔子塑像,到清初修成了崇圣宫,古代每到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全村人都要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祭孔活动,至于因上学赶考,入泮中试来祭拜的各地学子则你来我往,络绎不绝。
* i' W6 F4 R$ S2 N5 @8 P" ]3、奉释礼佛。佛教从唐宋以来直至清末曾在诺邓盛行一时,村内外曾修建过许多佛寺庙堂。在诺邓,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信仰一直是民间崇拜的主要内容。" Q* A; \* `) p5 Y5 B- s
4、崇道修斋。在诺邓儒释道三教合一信仰中,流传最广泛的是道教文化。礼斗会是道教每年六月和九月举行的朝礼南北斗的重大活动。古代诺邓道教除玉皇阁曾有头陀羽士,云集其间外,还有很多的“火居道”。% |) ]) f, R5 m
5、谈演洞经。诺邓村谈演洞经是一种用音乐形式和礼仪程式进行的宗教活动,形式虽近乎儒家礼乐,但从经文内容贯穿的因果报应,积德安和等思想及所崇奉的神灵来看,基本上仍是三教合一的范畴。& w! W+ o9 N& `* J! f
(二)民间文化艺术# d7 Y) ~+ u: D2 w9 r
1、神话传说与文学:诺邓村流传的神话传说主要有《青龙吐卤——诺邓盐井的来历》、《向龙王借碗》、《太极锁水的圆满形成》、《一碗水》、《乡亲龙》、《山神遭罚》等。诗词歌赋主要有黄桂的《云崇寺春游》、《诺邓村居》、《滇西形势山川文臣武士考》、《沧江赋》、《国朝滇南诗略》和黄云书的《镇远府游》、《石虬歌》及李光明的《三戒录》等。
5 y: O' ^+ f! E7 y N2 V2、白族民歌:诺邓白族民歌形式多样,丰富多采,其中广泛流传的是“山歌”和“打歌”,歌词是前人留传下来的称为“真歌”,即兴创作的称为“加歌”。山歌一般是男女二人对歌,多数是情歌。“打歌”一般在死人时唱,一般是由一人主唱、众人附和。山歌、打歌一般都有固定的句式、严格的韵律,共有三十六韵。
4 P* O( L/ E3 j3、白族谚语:诺邓谚语大多与汉族相同,但也有本地创作的口头流传的白族谚语,主要是生产、生活方面的。9 x& j: q3 m1 i2 X
4、洞经音乐:诺邓白族洞经音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旋律优美,抒情动人。现诺邓村中使用的乐器有:三弦、杨琴、月琴、口弦、箫、笛子、树叶、唢呐、京胡、二胡、重琴、鼓、钹、锣、木鱼、钗、鸳鸯锣、麻锣等。逢重大的喜庆节日,诺邓村都要自发组织开展活动。此外,诺邓传统的节日里还有唱滇戏、耍龙、耍花灯、耍旱船等习惯。
9 |" [# D2 e& V( P, J" ^" {(三)传统民间工艺
3 V9 U- q C$ O. I* H1 k6 Q" V; O1、传统建筑业:诺邓白族擅长建筑,诺邓民居建筑重视工艺精美,门、窗、木梁、柱、檐都讲究雕刻图案的美观精细,山墙、院墙上都有绘画或图案。民居建筑风格气派豪华而不失典雅,体现出庄重、古朴、大方、精巧的建筑特色。- V1 R/ L4 T- m* q
2、传统饮食业:, o5 e' j' V* B# ~4 V% y
①豆饼:豆饼是诺邓有名的特产,制作原料是上好糯米、刺荚、灰挑杆、魔芋、扁豆杆、红糖等。制成2毫米厚左右的薄圆饼凉干即成。食用时用香油煎,其特点是香、脆、糯、甜。6 [' x# ]1 ?' b
②卤肝:原料为新鲜猪拱嘴、猪耳朵、猪粉肠、猪肺、猪肝、猪油、白糖、生姜、八角、草果、盐、酱油。其特点是油而不腻、香浓可口。! \$ a0 d" O* ?9 ^3 s$ G! e1 w
③豆腐肠:又叫“血肠”,用豆腐、红曲、鲜猪血、草果粉、茴香粉、盐搅拌均匀后灌入洗干净的猪大肠中,灌好后用细绳扎成6寸左右的小段,干燥、阴凉、通风后20天即可食用,其特点是鲜嫩馨香。# r9 ^, T; C6 J- c3 M, @
④诺邓火腿:将猪腿腌15—20天后,抹上一层盐,再在外面均匀地涂抹一层灶灰和诺邓盐卤水下沉淀混合出的稀泥,因诺邓气候四季如春,晾挂通风半年以上即可食用,存放时间越长香味越浓。
" ] R* x0 O8 y+ F, x7 x" J+ G. V3、传统制盐业:诺邓的盐业生产,直接带动了工商业的发展,古代私人制盐、煮盐家庭称为“灶户”,灶户生产食盐,在铁锅下面燃起熊熊烈火,对卤水进行蒸发,使其水份越来越少,浓度越来越高,直到熬出盐末,再把盐末放进模子里,用木锤将其打成柱体,最后放到铁板上,利用余热烘干成筒盐。# R1 K& z- ~4 r! D1 ]% ^8 S
诺邓地方土特产品一览表0 v) N3 t6 F Z l* u$ P# H6 V# h1 Q. Y% y
- i' ?2 p6 P' F: g7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