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诺邓古村的其他信息

1
回复
1409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3 10: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n7 s) x% P' `6 O: N
关于诺邓古村的其他信息
6 f! `/ O# @+ v8 B( B0 o- O& p/ H$ n9 c, }8 R; C3 i0 Q( ~: |. h
诺邓的历史和发展:“诺邓”村名见诸于史籍已经有1138年的历史,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王朝,它在古代可是个了不得的地方。唐代樊绰的《蛮书》中已经对诺邓有明确记载,此书的成书年代在唐懿宗咸通三年,即公元862年。以此推算,诺邓至今至少应该有1140年以上的历史。这就是说,这里最迟在唐朝就已经凿井制盐,是一个典型的以盐井为生存依托的村落。
! D& c: a) V' B) X7 I+ C& k. ^6 F  o* S$ D6 @+ O7 D
“诺邓”这个名称一直延续至今。诺邓过去一般称为“诺邓井”或“诺井”。“井”就是盐井。根据云南史料记载,云南井矿盐业在秦汉时期就已产生。从西汉至南北朝时期,云龙为比苏县,汉朝设置比苏县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个地方产盐。
, _" G8 R0 s: |% m! q$ |5 c 从有明确记述的唐大理信息网过滤信息始,诺邓村的演变发展完全依赖于盐业经济的兴衰。南诏时期“细诺邓井”的盐业生产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公元1383年,明政府设云南四提举司,其中有“五井盐课提举司”,治所即在诺邓,所谓五井即指诺邓井、山井、师井、大井、顷荡井。到明朝中后期,五井提举司年上缴中央政府的盐课银达38000多两。李元阳纂《嘉靖大理府志》记载:“后开五井,始分行盐地方台井之盐,专行大理;五井之盐,专行永昌”。可见诺邓等五井地区所产食盐在滇西早已负有盛名。《雍正云龙州志》记:“诺邓、顺荡(盐)味更咸,不必浇灶,而遂能成沙”。因诺邓盐质非比寻常,保山、腾冲一带自古以来都十分喜欢食用“诺盐”。由于盐业经济的发达,诺邓村历史上曾一度成为滇西地区的商业中心之一,在《嘉靖大理府志》所列市肆中地位重要。古代诺邓的“茶马古道”,东向大理昆明,甫至保山腾冲,西接六库片马,北连兰坪丽江,四方商贾云集,百业昌盛。诺邓村历史上曾一度成为滇西地区的商业中心之一。
! l$ [1 u$ N5 U. ~3 Y4 L( p/ k9 f% Q- K" h% j4 ]9 ~" g
% Y7 Z3 k5 ^! q0 W& M
诺邓如今已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影响力在不断增强。诺邓人口最多时曾有两千多户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六七千,是个繁华的村子,而今村中经济潇条,人口大量外流,村中只剩下300来户。所幸自2000年来村子倍受关注,好多将失传的东西得到抢救。 8 ]+ \+ N3 t$ w) d2 Z/ \

% t) h( a, b! x) [9 |/ Y % [2 V% k4 d- y8 ?* m2 S
- s4 O) A& C; t9 U0 }
/ z& R# m$ G$ ~
四合五天井是诺邓最大的民宅,现已是客栈,图为其中的老院(作者:米绫玛)
! w  G: y9 g; I, U
: O( i9 m! h  `, l) J) r( W  3 v" t* i/ ~" ]; W
9 o0 |( `/ F3 ^) |6 A; S  r$ J
诺邓“盛产”进士、秀才:尽管云龙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但明、清两朝还是文风蔚然、人才辈出。诺邓村的科举,在云龙中“进士”的为最多(清代三人中诺邓就有二人),举人、贡生和秀才则不胜枚举,目前仅从几户诺邓人家族谱上查实的贡生就有40余名,秀才则有200多人。如村中有一杨姓人家号称“贡爷院”,世代均系贡生出生。清代康乾年间,诺邓村举人黄桂是声噪一时的文化名人,被誉为“滇中一儒杰”,云南最早的诗歌总集《滇南诗略》曾收选黄桂诗词数首。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诺邓旧时尊孔习俗相当浓郁,诺邓的孔庙建筑精巧,尤以大成殿规格严谨细密,每年祭孔活动规模都十分隆重,缛礼繁节,传统的儒门意识形态在诺邓村的反映非常明显。
8 ]. |, v* }4 o0 ^5 h8 R( I" k% @9 K' y

2 f0 h7 C! m6 w9 v! b# U( g( m
( h1 |6 }, S# a- l1 h8 H( X0 S, v1 f% @+ w8 n. a. I$ ^. T
精美绝伦的棂星门(作者:Mr) * G; b* A( U/ n6 j9 L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 10: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5 ~. _# A9 k- p# O/ ^诺邓民居特色:诺邓民居建筑式样与大理的白族民居相似,有“三房一照壁”、“四合一天井”、“四合五天井”等建筑布局,但因依山而建,构思奇巧变化,风格也呈多样性,上家的门口往往和下家的房顶同高。民居尤讲求盖门楼,通常盖门楼的形式有“一滴水”,即为普通的坡屋,朴素大方;“三滴水”,则显现了一种华丽,其建筑精美,飞檐翘角,最高的达到五滴水。
/ n8 d5 W6 W" X0 B! K
* X  R. G2 a, v' l  ` 诺邓的民居很讲究工艺美术,门、窗、木梁、柱、檐上的雕刻图案精细美观,山墙、院墙上均有绘画或图案,每户人家的正房、厢房或照壁的布置和工艺,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绝少雷同。很多人家至今还保留着明清时代的一些家具、古董。
% y0 \. ^- A$ D* V1 G$ a" p
! s* n2 R! R0 H/ D" V3 b+ d 多民族融合的白族大家庭:诺邓村民素有“九杨十八姓”的说法。自元、明以来,南京、浙江、福建、湖南、江西、山西等地陆续有移民或因经商仕宦之故迁来,在同当地原住居民融汇结合后,形成了诺邓村现有居民诸家族。从这些家族族谱分析,最先到诺邓居住的各家族先人去世后均为火葬。经过几代人同原住民的融汇,他们既保持着内地的传统习俗,也同当地的主体民族--白族结合为一个新的群体,因此,清代至今,诺邓村民已全部成为白族居民,他们一直都保持着完整的白族语言和白族风俗特征。如在宗教信仰上,白族的本主崇拜在诺邓村仍十分有影响,诺邓的本主是明朝三征麓川的领导人王骥,称为“三崇”。除了“本主信仰”,诺邓村“三教一体”的特征也十分明显,信奉佛教,也信奉道教,尤其是在宗教活动和庙宇建筑上,道教的特点更为突出。诺邓村庙宇建筑在康乾时期甚为鼎盛,至今犹存玉皇阁庙宇建筑群及香山寺、古岭寺、云崇寺、观音寺、王母寺、龙王庙等,而村里旧时举行的祭祀、迎神赛会、接祖、节庆典礼等诸多活动都带有儒道两门特色。4 l8 [+ p0 |. j2 ]0 I6 f
& {8 w7 Z3 @& x4 P; J4 Y& ?, |
宗教文化:在诺邓的传统文化宝库中,宗教文化是个重要的组成部份。它历史久远,内容丰富,渗透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以致形成习俗。1、本主信仰。本主崇拜是诺邓村民最早和固有的宗教信仰,它从远古时期宗教的早期形式自然崇拜发展到崇信天鬼的原始宗教,进而达到人为宗教阶段。诺邓本主是“敕封五井土主护国安民圣帝”,总管本村生产生活、生死祸福,穿着帝王服饰和娘娘平排同座于三崇庙,两侧塑文武判官。2、尊儒祀孔。明初诺邓有了孔子塑像,到清初修成了崇圣宫,古代每到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全村人都要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祭孔活动,至于因上学赶考,入泮中试来祭拜的各地学子则你来我往,络绎不绝。3、奉释礼佛。佛教从唐宋以来直至清末曾在诺邓盛行一时,村内外曾修建过许多佛寺庙堂。在诺邓,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信仰一直是民间崇拜的主要内容。4、崇道修斋。在诺邓儒释道三教合一信仰中,流传最广泛的是道教文化。礼斗会是道教每年六月和九月举行的朝礼南北斗的重大活动。古代诺邓道教除玉皇阁曾有头陀羽士,云集其间外,还有很多的“火居道”。5、谈演洞经。诺邓村谈演洞经是一种用音乐形式和礼仪程式进行的宗教活动,形式虽近乎儒家礼乐,但从经文内容贯穿的因果报应,积德安和等思想及所崇奉的神灵来看,基本上仍是三教合一的范畴。
5 o8 K8 l+ b( W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