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可以没有人类,而人类却离不开森林”。森林是“地球之肺”,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提供木材、防止水土流失、维持生物物种多样性、涵养水源、消除噪音和旅游资源“八大功效”。
1 ]+ l9 j' B; K, r 曾几何时,砍伐、火灾、采石、开矿等无序开发,使苍洱林区伤痕累累。2 ?& B' f8 U0 t! N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西洱河两岸突兀的巨石、点苍山东一角西一片稀少的绿荫、以及历史上“洱海东面山坡无树”的满目苍凉,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喀斯特地貌披上了绿装,大地一片葱绿,森林“走”进了城市,鸟儿在城区绿化树上安家落户,呈现出一幅“山绿、水清、天蓝”的美好画卷,人居环境大幅度改善。
+ @2 y, f9 i: O 1981年,大理市林地仅有118.3万亩,活立木蓄积量为44万m3,森林覆盖率为11.4%。到了2016年全市林地149.73万亩,活立木蓄积量315.37万m3,林木绿化率达55.16%。四十年来,有林地增长74.60万亩、增幅为306.37%,活立木蓄积量增长271.37万m3、增幅为616.75%,林木绿化率提高43.76%、增幅为383.86%。 s9 N- E' p5 P; T7 u
“绿水青山”是经历掠夺性发展,痛定思痛之后的一种思维沉淀,是物质文明发展之后的一种对新生活的向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习近平总书记到大理考察时强调:“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近年来,大理的绿化和环保工作越来越得到重视,先后开启洱海保护“网格化管理”和“七大行动”抢救模式,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先进县(市)”“全球人居环境绿化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 I' a$ r8 N* j# C! @
没有绿水青山,即使拥有再多的财富,也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感。四十年来苍洱绿荫的巨变,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 s9 ?+ K0 b9 k/ u# K! v% T' N; j" j 罗武昌
; }# ]$ a8 W. R# Z/ S# n 附件: 文章来源:云南网:郭建丽 |